笔趣阁>军事历史>轼语>第143章风雨前夕

几个时辰后。青州衙门。

今日衙门没什么事,欧阳修正在屋内悠闲地看着书,一名衙役匆匆赶来,道:“大人,衙门外又围了一群百姓,跪着请求见您。”

欧阳修想着青苗钱上月已经暂停发放,按理说百姓应该别无所求才是,疑惑道:“他们来此作甚?”

衙役道:“说是来感谢您,我们说会帮忙转达,让他们回去,可他们长跪不起,非要向您亲自道谢,您看这……”

欧阳修将书倒扣在桌上,站起身来,道:“走吧,出去看看。”他来到大门口,见门外又聚集了人山人海的百姓,远处仍有不少百姓闻讯朝衙门口狂奔。他见唐升跪在最前面,疑惑道:“又是你?”

唐升连磕三个响头,指着身旁的众人道:“这是唐家村的村民,我们听闻大人违背官家的旨意,为我们暂停发放青苗钱,大恩大德没齿难忘,特来拜谢大人!”说着再度磕起头来。众人纷纷磕头表示感谢。

唐升从阿退处得知真相后,急忙返回唐家村告知村民此事,大家成群结队地来到城中准备拜谢欧阳修。城中百姓见如此多的人行进在街道上,纷纷上前打听,得知真相后奔走相告,于是队伍越来越壮大,最终成百上千的百姓再度集结于衙门口。

唐升身边一位妇人端着竹篮,跪着往前挪了几步,道:“这是小人亲自做的糕点,还望大人收下。”不少百姓捧着各类盛装物品的容器,也表示希望欧阳修收下自己的一份心意以示感谢。

欧阳修推脱道:“此乃本官分内之事,大家不必如此,快快起身各自回家去吧。”

众人七嘴八舌地呼唤道:“大人如今为了我们受到牵连,我们无以为报,还望大家收下我们的这份心意!”

欧阳修劝了半天众人始终不愿离去,只得从中挑了一些便宜之物,道:“这样吧,我就收下这几样,大家总可以走了吧。”

众人仍长跪不起,非让欧阳修收下自己带来的谢礼才肯离开。就这样双方僵持许久,一人突然将所带之物放在地上撒腿就跑,众人见状纷纷效仿,留下谢礼匆匆离去。欧阳修急忙让衙役们将地上的东西还给百姓,怎奈百姓们一个跑得比一个快,生怕被衙役们追上。顷刻间,衙门口除了欧阳修和几名衙役,空无一人。欧阳修看着地上到处都是竹筐、食盒等物,一片狼藉,不由感慨万千,只得命衙役将这些物品暂时收回衙门,将来发给城中穷困之人。

几日后,欧阳修再度上书请辞,宋神宗依旧不允,执着的他接连上书数道奏章,终于在七月说服了宋神宗同意他辞去宣徽南院使、河东路经略安抚使的职务,改知蔡州。蔡州离颍州非常近,也算离自己回颍州养老的目标更进一步。

八月。

欧阳修携家眷离开青州,马上缓缓行进在街道上。欧阳修在车中闭目养神,忽然感觉车速慢了下来。他以为是街道拥挤,便没在意,行进了许久后发现车速越来越慢,隔着车门对车夫道:“怎么减速了?”

车夫回应道:“街道两旁全是百姓,走不快呀!”

欧阳修掀开窗帘,只见道路两旁人潮涌动,只留出了狭长的一条路供马车通过。有人见窗帘挑动,大喊道:“欧阳大人留步!”一时响应声肆起,人声鼎沸,充斥着整个街道。

欧阳修将头探出车窗外,四下张望,只见马车前方的道路上站满了人,而马车后面更有无数百姓快步跟随。他将头缩了回来,回想着当年因被诬陷默默离开汴京与今日离开青州的反差,不由感慨万千。

一旁的薛夫人笑道:“怎么?舍不得了?”

欧阳修淡然道:“没有,只是回首往昔有些感慨罢了。”

薛夫人道:“快了,一切都快结束了。”

欧阳修点点头,道:“嗯。等到了蔡州,缓些时候,我会向官家请求致仕,到时纵向田园之乐,不再过问朝事。”

薛夫人道:“这么多年了,也该歇歇了。朝事风云变迁,随他去吧。”

欧阳修道:“是啊,随他去吧。”随即对车夫道,“我们先去一趟颍州。”

薛夫人问道:“我们不直接去赴任吗?”

欧阳修笑道:“先去把颍州打理一下,我争取一年之内让官家同意我致仕,到时颍州一切打点妥当,我们便可安心居住。”

薛夫人点点头,道:“好。”

马车缓慢穿过城门,出城数里,百姓们仍紧随其后。车夫对欧阳修道:“老爷,后面还跟着呢!”

欧阳修将头探出窗外,看到众人恋恋不舍,不远离去,只得命车夫停下马车。下了车,他面对身后众多的百姓,高声喊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各位请回吧。”

百姓们纷纷跪倒在地,高声喊着感激欧阳修的话,不忍其离去。

欧阳修与众人寒暄片刻,踏上马车。众人挥泪送别,马车缓缓前行,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

汴京。

几个月以来,苏轼专心于开封府的各项事务,不再过问新法之事,日子过得也算太平。因其少年成名早已名扬天下,加上他为人豪爽,上到宗室、驸马,下到寻常百姓,不管出身,皆真心相交,久而久之,在京师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如今因为处理开封府公务得当,深受汴京百姓爱戴,名声更是远播在外,令新法派非常担忧。

这天晚上。

夜已深,街道上空无一人。谢府的一间厢房内烛光盈盈,几人秉烛夜谈。

一人道:


状态提示:第143章风雨前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