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张居正
就在徐邦瑞质问徐阶,并向他施压,要求让皇帝反应这笔钱不该让他一个人出时,京城的另一端里,徐邦宁敲开了裕王府的大门。
迎接徐邦宁的,正是李牧。
因为李牧正要出门,两人相视一眼,各自会意,当即略微寒暄了一番。
李牧将徐邦宁请入偏厅,裕王已在等候,李牧找了个借口,这便走了。
“怎么?李兄今年不参加秋闱么?”
徐邦宁故意问到裕王。
“他不是读书的料,他姐姐也没想过让他考取功名,就这样让他在府内待着吧。”
裕王倒也心宽,自己这个小舅子整日在京城“游手好闲”,他居然一点也不担心。
可徐邦宁却是知道,裕王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此时他已没有其他威胁。
朝中乃清流党主政,而他又是清流党支持的皇位继承人,即便李牧在京城“游手好闲”,也不会再有人故意设计陷害。
于是徐邦宁很是羡慕了一番。
“世子羡慕?”
“为何不羡慕?有您这样的姐夫,不用担心日后的出路,更没人与他争夺爵位,一旦将来您登上大宝,他便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换做任何人,都该羡慕。”
徐邦宁毫不吝啬羡慕之词。
因为这对他来说,的确值得羡慕。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别人羡慕的对象,可不曾想自己居然也有羡慕别人的一天。
这世上芸芸众生,似乎本就是如此。
人这一辈子,往往一出生便决定了日后的命运。
虽然很多人会说我命由我不由天,但那也只是极个别,个例不能代替全部。
底层阶级羡慕中层阶级,中层阶级羡慕上层阶级,上层阶级羡慕上流社会。
除开那些个极个别的个例以外,谁又不是下流社会的人呢?
只不过“下流”的程度不一罢了。
“世子此言,只怕言过其实了。”
“谁人不知南京魏国公府位高权重?你乃魏国公府世子,日后必定是中军都督,正一品军职,又有爵位加身,日后李牧连你的一根手指头都比不上,有何可羡慕之处?”
裕王对于徐邦宁该不该羡慕有着一个明确的评定标准,那就是李牧与徐邦宁日后到底谁更有实力。
按照他的话来说,徐邦宁日后的实力必然是比李牧要强的,所以徐邦宁不该羡慕。
可是他不曾明白的是,“实力”这个东西,其实并非全然由身为地位和官职来评定。
有些事,位高权重,并不一定就代表有实力。
徐邦宁自不会与他细说这其中的缘由,毕竟裕王乃是日后的皇帝,倘若徐邦宁告诉他身份地位并非评判一个人实力的全部,那他岂非要怀疑徐邦宁有所图谋?
“臣羡慕的并非李兄日后的地位,而是羡慕他洒脱不羁,不用承担任何风险的纨绔。”
“臣也是纨绔子弟,然而臣这个纨绔子弟可不怎么靠谱,怕是玷污了纨绔二字。”
“若是可以,臣很想像李兄一般,不由为任何事发愁,一切自有人帮他做主。”
“生而为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徐邦宁故意慨叹了一番,惹得一旁的裕王一阵皱眉。
徐邦宁此言的确是消极了些,可裕王心中也明白,徐邦宁此言断然是故意的。
但是他不明白徐邦宁故意说这话的用意在哪里。
难不成是故意在挖苦自己?暗示自己不该放任李牧整日在京城里游手好闲?
有着必要?
正想着,门外传来脚步声。
裕王当即起身,徐邦宁见状急忙也跟着站了起来。
脚步声停,只见一个大约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身着一袭深蓝色圆领长衫出现在门口。
男子高约一米七五,与徐邦宁不相上下,留着短须,面色红润,剑眉星目,显得格外清隽。
徐邦宁几乎一眼就认出来了此人是谁。
“张大人。”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史上鼎鼎有名的大明第一首辅,张居正!
“殿下。”
“早就听说过南京徐府世子,今日一见,果真是一表人才。”
“请。”
张居正一点也不客气,似在裕王府呆久了,早已将此处当作是自己的府邸,一言一行颇有些主人家的味道。
而一旁的裕王对此毫不在意,甚至还给张居正让路,先请他坐下之后自己这才落座。
徐邦宁看在眼中,暗自留心。
“昨日听殿下言道世子要参加科举,特让下官点拨点拨。”
“下官闻言甚为惶恐,然殿下有令,下官却是不敢不从。”
“若有不敬之处,还望世子海涵。”
张居正刚刚坐下,便立刻端起茶盏,小饮一口后,这才缓缓道来。
闻声,徐邦宁当即“惶恐”起身。
“晚生何德何能,竟劳烦张司业亲自点拨,若说惶恐,也该是晚生惶恐,还望张大人垂怜,助晚生一臂之力。”
徐邦宁躬身而礼。
一旁的裕王见状闻声,不由暗暗点头,像是对徐邦宁这番话很是满意。
事实上,他满意的并非是徐邦宁这番话,而是徐邦宁在与张居正交谈时所用自谦之词。
在张居正面前,徐邦宁若自称“我”,那定然是对张居正的不敬,他好歹也是翰林院出身的国子监司业,即便徐邦宁乃南京魏国公府世子,可他终究是南京国子监的监生,从读书人的角度上来看,若是在自己授业恩师面前自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