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便要处理箭尾了。
处理箭尾,主要是做箭尾的装饰和粘羽毛。
首先,要在箭杆上涂上清清的鳔胶,待阴干之后,开始缠线。
鳔胶是用鱼鳔熬制的胶,此胶黏度高,抗水性强,被胶接的木料不怕受潮和水泡。多用于粘木头。
海洋捕鱼业现在是东阳县的主要产业之一,据此衍生出了许多副业。
而鳔胶制作便是其中之一。
陈正非常喜欢用大黄鱼的鱼鳔制成的鳔胶,不仅粘接牢固,而且对木材本身没有任何影响。
经年累月之下,也不会在抹胶的部位开胶、开裂,更不会使木料变形。
陈正手中的线是蚕丝线,当然了,这些蚕丝可不是做丝绸的丝线,只是普通的蚕丝而已。
陈正缠线的速度很快,都带起了残影,若是有人来看,肯定看得眼花缭乱。
等陈正缠完了线,仔细地看了看,发现自己缠的这些线恰好组成了一个眼睛的图案。
随后,陈正又在缠好的线上涂了一层鳔胶。
这样做的目的,既能固定住丝线,同时也给接下来粘箭羽打好了底胶。
然后,将箭杆放在一边,陈正开始处理羽毛。
陈正用作箭羽的羽毛乃是取的鹅的羽毛,其实鹰毛更好。
然而,时间紧迫,陈正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收集鹰毛,只能退而求其次,用鹅毛代替。
而鹅毛收集起来就比较方便了,无论是各大酒楼、饭馆,还是乡下村庄里,鹅毛都不少,陈正之前就派伙计用了一天的时间进行收集,然后又放在院子里暴晒了一天。
这样一来,鹅毛上面的水分被完全蒸发了出来,这样在撕鹅毛的时候,便比较好撕,而且不太会将毛梗带起来。
另外,撕毛的手法也很讲究,需要用巧劲,有些工匠虽然箭杆做的很好,但就是不会处理箭羽,粘上去的羽毛都歪歪斜斜,这样便影响弓箭射出去的准确度了。
而陈正拥有巧手的天赋技能,就算闭着眼,撕的也是整整齐齐,分毫不差。
将撕好的羽毛稍微修整一下,然后再用浓胶涂抹在粘接面上,稍微在烛焰上烤一烤,这样
可以增加胶的粘度。
然后,陈正又将修整好的鹅毛剪成几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粘毛的整齐。
因为毛长了以后,容易粘歪,所以将一根鹅毛剪成几段之后,粘好一段,在拼接粘下一段。
陈正一共分了三段,将箭羽全部粘好,一支弯弓的青海箭便完成了。
青海箭源自西北游牧民族,以实用为主,箭的杀伤力很大。
“叮~恭喜宿主完成一支品相卓越的青海箭,木工经验+404!”
陈正一挑眉,这404的木工经验可不是什么吉利的数字,不过转头想一想,这箭是要射出去的,所以,应该是敌人被404射中,这样想的话,还算不错。
“品相卓越的青海箭:透甲+19,急速+19,射程+18,伤害+20!”
四个中规中矩的属性,而且都是攻击属性,陈正十分的满意。
有了第一支的经验,陈正继续做第二支,而且速度明显比第一支要快上不少。
接下来,便是第三支、第四支……
整整一个晚上,陈正没有合眼,而他的身边也捆好了好几把青海箭,整整齐齐,煞是可观。
让伙计去通知了萧赞来取弓和弩,还有这些青海箭,结果却只有杨小平一人来取。
杨小平来到陈正的院子里,大大咧咧的问道:“陈正,我家公子要的弓和弩呢?”
陈正有些累了,懒得跟他计较,便对自己的伙计说道:“帮他把弓和弩,还有那些箭通通搬到车上,亲自送到萧公子面前。”
杨小平一听,眉头一皱,道:“我家公子让我来取弓和弩,可没要你的箭!”
陈正看都不看他一眼,只吩咐自己的伙计道:“记着,把刚才他这句话也告诉萧公子,跟他说,若是不要的话,再拉回来。”
那伙计很是爽快的答应下来,拉着杨小平,将弓、弩、箭都搬到了车上,驾着车朝着县衙的方向走去。
此时的萧赞正在和于奇正训练县衙的役卒以及东海县唯一留下的巡海船上的船员,只不过,此时的他们一个个愁眉苦脸,无精打采,显然是吃了不少苦。
就在这时,杨小平和木工坊伙计驾着车来了,杨小平一步从车上跳下来,对萧赞说道:“公子,弓和弩顺利取来,幸不辱命。”
萧赞点点头,道:“嗯,你做的很不错,本公子记下了。”
随行的木工坊伙计也从马车上跳了下来,他不知道萧赞的身份,直接开口说道:“这些箭矢是我们姑爷熬夜制成的,一并给您带来了,您过目。”
显然,这木工坊伙计也是红松寨的人,平时对陈正是以“姑爷”相称的。
萧赞走到马车旁边,往里面一瞅,虽然只有十把弓、十把弩,但是那些箭确实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了一起。
“哎呀,陈兄这是雪中送碳啊,我们正愁没有好的箭用呢,陈兄就巴巴的送来了。”萧赞很是高兴的说道。
木工坊的伙计见萧赞有些高兴,看了杨小平一眼,道:“不过,您的这位伴读说了,您只要弓和弩,所以,这箭我还是拿回去吧。”
“千万别!”萧赞赶紧阻拦道,“这些箭我都要了。”
杨小平有些委屈,道:“公子,您不是说,只要弓和弩,木工坊其他东西一概不要吗?”
木工坊的伙计笑着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