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讨论,其余四位都认为,既然谢绾已经是德意志土地上的实封贵族,并有了“鲁尔奥特”这样一个姓氏,同时为德意志做出了卓越贡献,那么就应该承认谢绾的德意志人身份。四人联署了一份文件,以四人的名誉作保,承认谢绾为德意志人。
当然这是四人为了基民盟的组织性质做的语言游戏,他们骨子里是否认为谢绾的德意志人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基民盟一定要是德意志民族的组织;同样,谢绾到底有多大程度认为自己是德意志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得益于此,谢绾能够在其后民族主义大潮中获得有利的民族认同。
基民盟党首为威廉·冯·洪堡,其余三位为各司其职的副党首,谢绾为秘书。虽然名义上谢绾在各位党首地位之下,但因为谢绾更熟稔组织的运作,实际上的行动方向都是由他来建议,各位党首名义上再决策、通过,这成了基民盟最初的权力模式,也给谢绾未来权力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基民盟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这个名义向各国和德意志境内报纸发出一篇宣言。
宣言通告了组织成立的信息,并宣布了阶段性目标,就是德意志各国都要实行宪政,并在未来实现统一。号召德意志境内所有支持君主立宪、共和的人们,以及工商业者、新贵族积极团结到基民盟的大旗下。
在德意志地区维新派抗议浪潮汹涌澎湃的大势下,这一宣言一经发出,立即引起了巨大反响。接下来的几周内,不仅有劈天盖地的信件寄到里尔,更有大量在德意志诸国遭到搜捕幸存的维新派来到里尔,踊跃加入基民盟。不过,谢绾手里有在鲁尔经济区管委会主任任上获得的大搜捕名单,也排查出了几个柏林方面派来的探子,这让他觉得这件事一开始就充满了斗争的复杂性。
这些新成员之所以会被列入柏林朝廷大搜捕名单,正是基于其号召力和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对基民盟来说,无疑是烈火烹油,它使基民盟在不到一个月时间,扩张成一个有六百名成员,可以影响德意志全境的组织,一时间,里尔成为德意志宪政统一运动的圣地。
在聚集维新派的同时,谢绾还提出,对外联合北法、亲善英国、修好俄国,对德意志内拉拢开明邦国,影响中立邦国,离间普奥的行动方向。而需要马上开始的两件事,其一是与北法朝野,尤其是与玛丽女王、共和派建立合作关系,其二就是要对路德维希与柏林朝廷的关系做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