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中华第四帝国>第九百一十三章 德国的困境

ps: 第一更到!!感谢书友121118184806701、lzly龙的月票!

弱小的巴拿马,根本就不是哥伦比亚的对手,尤其是哥伦比亚在得到了中国的帮助后,更是如此。尽管中国军队没有直接对巴拿马军队发起攻击,但中国军队向哥伦比亚军队提供了情报以及后勤方面的支持,甚至中国海军还出动运输船,将一个师的哥伦比亚军队直接运到了巴拿马运河,从运河区直接向巴拿马城发起攻击。在这样的攻势下,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巴拿马就被灭亡了。

哥伦比亚总统卡洛斯.尤金尼奥.雷斯特雷波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巴拿马将重新并入哥伦比亚,成为哥伦比亚的一个省。而巴拿马总统罗克.萨恩斯.佩尼亚则带着一部分政府成员逃到了美国,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流亡政府,并且号召巴拿马人起来抵抗哥伦比亚的入侵。不少巴拿马人纷纷拿起武器,在热带雨林当中和哥伦比亚军队作战。但是,哥伦比亚在中国的支持下,根本就不是这些巴拿马人能够抵抗的了的,最终,这些巴拿马人还是从热带雨林当中走出,向哥伦比亚政府军投降。

哥伦比亚向美国的宣战,在美洲地区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第一个向美国宣战的美洲国家,尽管很多国家都仇视美国,但鉴于美国强大的实力,在战局明朗之前,大家都不敢轻易下注。而哥伦比亚的宣战,确实让大家很受震撼。美国对哥伦比亚的报复,不仅没有吓到哥伦比亚人,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和美国战斗到底的决心。在收复巴拿马之后,哥伦比亚就向墨西哥派遣了两个师的军队,随同中国军队作战。虽然,这两个师的战力有限,在战场上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这无疑表明了哥伦比亚的决心。正是这种表态,让中国方面非常的满意,也有意的扶持了哥伦比亚。比如中国军队在战场上需要的很多军需物资,如果哥伦比亚能够提供的。都尽量在哥伦比亚采购。一方面,节约了长途运输的成本,另外一方面,也加快了哥伦比亚的发展,将哥伦比亚彻底的绑到了中国的战车上!

世界大战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两处战场。一处为同盟国和协约国的欧洲战场,另外一处则是中国和美国的美洲战场。不过,无论是从战争的规模,双方投入的兵力以及伤亡人数来看,欧洲战场都要比美洲战场远远大得多。战争到开始到现在已经四个月了,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已经差不多完成了战争动员了。在欧洲,双方总共超过一千五百万的军队在战场上厮杀着,每时每刻都有人在战场当中丢掉性命。而美洲战场,战斗还主要局限在墨西哥。重点是墨西哥西南部的阿卡普尔科附近地区。中国正在通过海运,不断的将援军运抵这里,同时还有来自于日本和朝鲜的雇佣军。受海运能力的限制,中国目前还无法向美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不过,一旦中国军队准备完毕之后,大规模的战役必然将在墨西哥爆发。美国方面也看到了这样形势,也在不断的向墨西哥派遣军队,最终使得美国在墨西哥的军队人数超过了两百万人。而约翰.潘兴上将也成为了指挥美军最多的将领。

欧洲战场,依旧是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尽管。德国和奥匈帝国组成的联盟在战场上依旧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无论是英法联军还是俄军,都被他们打的落花流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特别是俄军。他们已经在战场上损失了上百万的军队了。但是,即便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但协约国却没有似乎投降的念头。在已经完成了动员之后,协约国和德奥两国在欧洲的东西两条战线上,拼命的厮杀,几乎已经竭尽全力了。

而从开战以来。一直战无不胜的德军也开始遇到麻烦了。开战之初,德军依靠快速的动员体系,抢先完成动员,在战场上打的法军和英国远征军损失惨重。但是,在进攻巴黎的战役失败之后,德军的攻击也渐渐显露出了颓势。英法联军甚至能够在战场上发起反击,虽然最终被德军所粉碎,但是这却开始了一个不好的苗头。德军所掌握的战场优势已经在慢慢减弱了,开战四个月之后,德军的攻击力已经开始下降了!

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多,德军最开始的计划,主要就是以快速击败法国为目标而制定的,只不过,小毛奇修改了施里芬计划,使得进攻巴黎的战役遭到了失败。无法攻占巴黎,也就无法逼迫法国退出战斗,而这就使得德国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持久战当中。另外,盟友的拖累,使得德军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兵力,补充到东线,否则的话,俄军就要攻入奥匈帝国境内了。奥军战斗力羸弱,连装备落后的俄军都无法击败,反而在一连串的战役当中损失惨重,要不是德军及时赶到,对俄军发起了反击的话,俄军已经攻入奥匈帝国境内了。德国的另外一个盟友意大利,到现在都还在当墙头草,想要坐山观虎斗,使得德国和奥匈帝国要对付英法俄三国。并且,从最近的形势来看,意大利倒向协约国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了,这让德国和奥匈帝国都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最为重要的一点,开战之后,英国皇家海军已经封锁了北海,德国的海外交通线已经被全部掐断了,所有悬挂德国国旗的商船全部被拦截,或者直接击沉。这让德国在战略物资上受到了极大的压制。要不是有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铁矿,德国的处境将更加的危险。中国虽然在通过巴格达铁


状态提示:第九百一十三章 德国的困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