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此一时彼一时。”李在古不卑不亢道,“上次跟随张都督出使突厥,小侄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因草原发生雪灾,导致多个部落粮草不足,故战马也受到波及。
于明年开春之前,草原大部分战马草料缺少,得不到很好的食物补充,导致不少战马体力下降。
换言之,大唐的战马即使不用身披铁甲,战斗力一样不比突厥战马差。
小侄认为,突厥此时真正有战斗力的战马只会集中在颉利的亲兵之中,并且数量不会很多。
最只要的是,此次玄甲军若想在冰天雪地的草原中突袭敌军,战马必须轻装上阵,才能取到预想之中的效果。”
“听你这么一说,我当初应该坚持己见,而不该只顾多数将领的意见。”李靖若有所悟的颔首道。
顿了一下,他双眼一睁:“我会向其他将领说明缘由,命令玄甲军的所有战马无需身披铁甲,以减轻其负担,增加其移动速度。”
李在古微微一笑。
“古儿,幸好你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建议,否则,等出征后才发现问题便迟了。”李靖露出一丝笑容道。
李在古又微微一笑。
“除了这个外,你还有没有发现其他问题?”李靖眼珠一转,问李在古。
“有!”李在古应道。
“哦?快讲讲!”
“小侄建议玄甲军的每个将士最好多加一件白袍在外面。”
“为何?”
“玄甲军在白皑皑的雪地里,容易暴露行踪,若披上白袍,在白皑皑的雪地里行军不容易暴露,且更适合在雪地里埋伏。”
李靖听罢,双眼一亮,脸上浮现喜悦之色:“古儿此建议实在太好了!”
“小侄本来是想建议让玄甲军全部换掉玄甲,改为白盔白甲。但仔细想想,这不符合现实。只有十天便要出征,改盔甲已来不及。”李在古接着道。
“没错!”李靖若有所思的点头,“改成白盔白甲是不可能的,但披上白袍则是能做得到。”
略微一顿,他紧接着道:“不止将士可以披上白袍,战马也可以考虑披上白布。”
“对。”李在古赞同。
“我即刻吩咐人去准备白袍,再与其他将领商议可否让战马披上白布。”
李靖说着,目光移向门口,朗声道:“来人!”
很快,便有一名侍卫跑进来。
“总管有何吩咐?”侍卫拱手作揖道。
“传少府监来见本总管!”李靖威严道。
“遵命!”侍卫拱手退了出去。
“古儿,先坐片刻,我去命令苏定方将战马铁甲解除,抓紧时间训练解除铁甲后的战马。”李靖转而对李在古道。
“三叔,我还有点小事,先告辞了。”李在古说着,站起来。
“好。”李靖点头。
李在古告别李靖,策马直奔天策府。
……
十天后。
太极宫,议事殿。
李二头戴翼善冠,身穿赤黄常服。
他坐在大殿中央,不怒而威地扫了一眼满朝文武,板着脸,朗声道:“朕等了三年,一直没有忘记当年渭水边上颉利对朕、对大唐留下的耻辱。三年来,朕废殚精竭虑,励精图治,等的便是今日!
颉利所部与大唐之仇,不限于三年前。
当年大唐立国之初统一南北,开始艰难休养生息之时,突厥便趁机南侵,戮大唐子民,掠夺大唐财物,给大唐带来悲惨重创。
今日,朕终于有了讨伐以颉利为首的突厥,一雪前耻的机会!”
殿中文武大臣无不动容。
多年来,面对突厥欺负大唐而束手无策,大部分文武大臣都憋着一股恶气。
李二的目光落在房玄龄身上:“左仆射房玄龄!”
房玄龄立即出列躬身道:“臣在!”
“粮草辎重可准备妥当?”李二问道。
“回禀陛下,粮草已于三日前到达各路行军营地。”房玄龄回应道。
李二微微点头,目光移向李靖:“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
李靖出列躬身道:“臣在!”
“各路大军是否集结完毕?”李二问道。
“回禀陛下,各路大军已整装待发!”李靖答道。
李二倏地站起来,盯着李靖:“如今粮草准备妥当,军队集结完毕,李靖听令!”
李靖拱手,神色凝重。
“朕命令你即刻出兵讨伐颉利所部!”
“遵旨!”
李二的目光从李靖身上移开,扫了众大臣一眼,沉声道:“此次讨伐颉利所部,朕倾出大唐精锐,分六路大军,共计将士超出十万,务必一举击败颉利所部,望诸位卿家勠力同心!”
“臣等遵旨!”众大臣异口同声道。
……
风萧萧,马鸣鸣,长安城外人声沸!
气纠纠,雄昂昂,大军出征战鼓擂!
早已准备三年的唐军出发了,势要与草原上的霸主颉利一决雌雄!
长安城的官员、将士家眷和百姓知道大唐出兵讨伐颉利,纷纷自觉的到城外道路两旁相送。
相送的官员、将士家眷和百姓没有表现出生离死别,而是给即将踏上战场的大唐好儿郎鼓劲。突厥人多次侵占掠夺,早已使得大唐军民怨恨。没有一个百姓不期盼着大唐能出兵打败突厥。
李靖披坚执锐,昂首挺立,一马当先。
在李靖身后的分别是尉迟敬德,李在古和苏定方。
他们身后跟着三千玄甲军,以及上万步兵。
无论是将领,还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