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苏如一首唱得十分大气磅礴的《风起时》,现场,也差不多是快要来到尾声。
毕竟时候也不早了,夭夭也想回去睡觉了,因此,接下来,最后的两个节目,也是很快便被呈了上来。
大舞台的屏幕上,忽然出现了一行文字,而熟读过《三国》的人应该都很容易便知道。
这一行字,正是《三国》里面第一回的第一句: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三国。”
一开始,没人知道屏幕上放这句话的意义。
但字幕上的文字并没有就此结束,接下来,又出现了一个人物简介。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
“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看到这里,众人还是不解,不过当文字终于都消去的时候。
表演,似乎也是终于都要开始了。
很快,大舞台的屏幕上,便出现了另一个画面,而且,上书‘生而为王’四个大字。另外,在‘生而为王’的下面,还用蝇头小字,又写了五个字,分别是‘性转秦始皇’,十分不显眼。
随着音乐声缓缓响起,舞台之上,苏媚也早已准备好。
接下来如此大气的歌,非她不能唱。
首先,曲子一开始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宫殿,这宫殿虽不说做得有多好,然而,再怎么说,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仍然还是十分新鲜的一种体验。
而随着宫殿映入眼帘,苏媚的声音也是从中传来。
“渭水,曲折流淌”
“秋雨,随风扬”
一开口,那种先秦的沧桑而古朴的气息,便朝着所有现场观众扑面而来。
“流年,此去不复往”
“皓月映东方”
这些画面对于现场的每一个观众来说,都是极为震撼,即便是已经适应了今晚的表演的人,都会如此觉得。只是,在面对这等画面的时候,有的人会震惊得说不出话,而有的人,则能够在震惊中,还能抽出一点闲暇来欣赏它。
这或许便是现场其他观众,跟冯常侍一行人的区别吧。
冯常侍肯定没有看过这等画面。
而冯常侍身边一同来的人,看到这等画面之后,更是两眼看得发直。
你要说那里面不是藏了什么东西,谁信?
可是,那个‘屏幕’里为什么能把宫殿藏进去?
这自是他们不管怎么想,都不可能想明白的。
而现场的观众呢……
其实他们也想不明白,但他们跟冯常侍的区别就在于,我等早就见惯了大风大浪,你现在不管出现什么,我都不可能怕。
甚至,还特别想研究,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沙场,一人点将”
一箭飞来,然后分裂成无数金箭。
金箭在镜头中的位置不断变换。
“四海,平生荡”
之后又回到宫殿的镜头。
“川水溶溶筑阿房”
“面北临望”
一个女人穿着华贵的服饰,戴着象征着皇帝冕旒,突然出现。
“青龙九天直上”
“唯我长生,叹人间苍茫”
那个女人被从中间移到了右侧。
“挥剑破云,战八方”
再被移到左侧。
“山河万寿,无疆”
女人往前伸出右手,左手按剑,睥睨天下。
“此生为王,长城万里,数千秋过往”
镜头拉近。
“涤荡,复土开疆”
镜头再拉远。
“万世流芳”
……
大概没有人会想到,苏媚一开口,唱出的竟然会是这样的曲子吧。
其实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或许是没有代入感的,毕竟,他们哪懂得秦始皇,但好听么,这自然是好听的,虽然对歌中所颂的这个人,很多人并不认识,便是看过《三国》,都很难说能从一行字,便读懂一个人,便把自己给读感动,这些明显都是不可能的。
但这一首《生而为王》,无疑是为接下来的《大风起兮》,起到了一个很不错的铺垫的作用。
而《大风起兮》,又无疑,再把效果反馈到前面来。
《生而为王》结束后,接下来又上来了一个姐姐,接替苏媚,唱了一首《大风起兮》,相较于前面的《生而为王》,这首《大风起兮》便更容易让人理解了。
如果说前面的《生而为王》只是为了称颂一个人,而这个人,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没有代入感的。
那么,《大风起兮》,称颂的便是一个时代,而这个时代,却是大家读完以后,都会向往的。
“我挂剑雕鞍”
“踏故里河川”
“唱一曲大风起兮,将猛士召唤”
“我敛衽再拜”
“肃整衣冠”
“泱泱我族,授名为「汉」”
前面六句,以‘我’,也就是刘邦为主角的自语为开篇,最后以「汉」为结尾,让人眼前仿佛瞬间出现了一个本身并不存在,但是不知为何,却仿佛又就在眼前的强盛时代。果然,到了下一句便谈到了这个强盛的时代:
“盛世,当用狼烟开场”
这个强盛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