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镇军将军>226明争暗斗4

不过,日本人的支持可不是无偿的,自从有了“三步走”的计划,又看到12日,白俄军在赤塔自立政府。日本人亟不可待了,拉着尔巴图在15日,就草草的成立了蒙古军政府,尔巴图自任总司令。

既然名号有了,那就要考虑地盘的问题了,尔巴图之前是马匪,四处游荡,现在有了“宏伟”的计划,自然是要找块好的地盘,好做为日后称王称霸的根据地。绥远在内蒙西部,北接外蒙,南界晋、陕两省,东临察哈尔,西接宁夏、甘肃。控制了绥远,就获得了侵入华北、西北的理想通道。“从东北经察绥,西至宁夏新甘,造成封锁华夏,隔绝华俄的阵线,是某(日)方最近一二年来努力的目标”日本希望通过建立的“蒙古军政府”,先控制察东地区,再威胁平绥铁路和晋北的大同及绥远的包头。

于是,尔巴图开始在内外蒙大肆收罗江湖马匪,招纳亡命,这时在外蒙被撵的到处跑的马匪,也有数百骑被他招募到了队伍中。当他的人马编制达到四千人时,日本人令另一股汉奸王道一的两千人马和他,兵分两路,进攻绥远省东北门户土牧尔台和红格尔图。

18日,也就是罗科索夫斯基下令近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扑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时候,红格尔图的战斗打响了。

当时,红格尔图守军是阎锡山的队伍,总共两个半连。阎锡山身为老道的北洋军军阀,要是连尔巴图在15日,自立为王这种事情都不知道,那他早就不在山西混了。一听到日本人鼓吹“蒙古军政府”,阎锡山就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做为外蒙和华夏的重要生命线,蓟县的“三王”可是千叮万嘱的吩咐阎锡山要注意山西大同通往赛音山达的那条商道。虽然阎锡山被“三王”弄到蓟县给供了起来,但是并没有把山西给吞了,整个山西还是在阎锡山的治下。而对于山西商人来说,外蒙那条路是多么重要的商道啊,整日精打细算的山西商人会让一群马匪坏了自己的好事?论武装,拥有自己兵工厂的晋绥军也不是摆设。

于是仓促之间,阎锡山就把自己的宝贝骑兵给派了出来。这两个半连,由团副张著指挥。一连连长傅秀峰,四连连长寇春元。两连共二百余人,还有半个机枪连,有两挺机枪,二三十人。援军总共兵力不过二百二十余人,另外红格尔图是个天主教村落,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是教徒,教徒们护教心切。教堂司铎易世芳因排行老三,人们称“三易神甫”。组织教友80余人成立了地方保卫团,请晋绥军派人员指导训练,临阵磨枪。教堂有数十枝来复式步枪,大户王家也有三四十枝枪,皆交给民团使用。陶林县政府发给4门大土炮,民团也自制了几门小土炮。这种土炮高约1·5尺,粗约1尺,炮孔直径约3寸。底坐下有两个炮稔眼,放火药导线。装炮时,先按上导火稔,装火药,再装打碎的生铁(烂锅、烂火炉、旧犁铧等),最后将马粪面子装入,用木棒墩紧,点稔后打出去的生铁块威力很大,杀伤力特强。敌人闹不清楚是什么武器。这些火炮都在之后的战斗中发挥了作用。

看到红格尔图有了准备,尔巴图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把自己的司令部设在东距红格尔图20多里地的商都县大拉村,派出的使者入城来向张著交涉了。

本来,对于尔巴图的使者,张著第一反应就的拉出去,砍了祭旗。可听到使者喊道,“两国相交,不斩来使。”这句经典台词。

这时候的张著他们才想起,原来自从阎锡山去了蓟县后,自己现在的身份是蓟县北洋政府的军队,而不是阎锡山的军阀队伍了。一时转不过弯的晋绥军,要不是那名尔巴图的使者提起,还真想不到的。尔巴图自从成立了“蒙古军政府”,已经是把自己放在了和蓟县北洋军政府同等的高度上。

那来使是尔巴图的一名亲信,也比较能说会道,先是说了一通蒙古军政府的“无量”前景,接着就是要招揽张著他们。

其实当尔巴图赶到红格尔图时,却发现被晋绥军给捷足先登了,因此他的心中是相当的郁闷。

可是当他了解到占据红格尔图的只有两个半连时,他立刻就打起了如意算盘。

尔巴图认为:自己怎么样也有着四五千人,刚刚又在日本人那挂了名号,有了靠山。只要把村内的晋绥军招揽过来,既能够增强自己的骑兵实力,红格尔图也能兵不血刃地落到自己的手中,这种没本的买卖做得!

于是,他就派出使者入城了。

张著当然不可能去投靠尔巴图,可现在的他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一方面要加紧修筑工事,一方面也是希望后续的队伍能够及时的加入战团。毕竟对方可是有四五千人,而村内满打满算只有三百号人。因此,张著很客气地接待了使者,并且告诉使者:自己需要时间说服手下。

尔巴图听到回复,当然很高兴,可是从上午等到饷午,村内还是没有动静,尔巴图也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了,他就向张著提出:先给自己送上一批粮草,让自己的士兵吃饭。

其实尔巴图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是试探,如果张著同意提供粮草,那么打开村子大门的时刻,就是尔巴图部进攻的时间。

尔巴图的要求却使得张著犯了难。从内心里,张著肯定不会给晋绥军的敌人——尔巴图送粮食的。否则日后,也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可是如果现在不给尔巴图一些粮食,


状态提示:226明争暗斗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