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皇明天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功过不相抵
之战,也是大明必胜。杜松之勇、刘綎之智、贺世贤之刚,及紏合西北数十年蓄餋之精锐。

大明军都骑脸了,这还怎么输?

但是杜松给了机会。

而老奴酋是个很擅长抓机会的人,自然抓到了胜利的契机。

那杨镐该死吗?

该死。

丢土失地,杨镐作为辽东经略,萨尔浒之战一战败北,当然该杀。

但是杨镐本身的功绩,并不应该就这样随着萨尔浒之战,化为乌有。

万历八年,杨镐随董一元,风雪夜翻阅了墨山袭击了蒙兀炒花部,大获全胜,辟土四百余里,垦天两百余顷,完成了墨山军屯。

这也是当初杨镐小冠军侯诨号的来历。

万历二十五年起,杨镐领兵在朝鲜,抗击倭寇对朝鲜的侵扰,而得胜还朝之时,朝鲜王河城君亲率汉城百姓,泣送杨镐于弘济院,而汉城百姓重髫戴白,泪流满面的送别了抗击倭寇援助朝鲜的大明军。

时至今日,大明的武庙里依旧有当初河城君和朝鲜诸臣们,写给大明的诗词。

杨镐无疑是一个极其富有军事天赋的人才,但是即使如此,他也挡不住自己手下的轻进,最终在知天命之年,折戟沉沙,一辈子的功名都做了土。

杨镐必须得死,而且是由皇帝监刑的斩立决,丢土失地,这是事实,而杨镐作为萨尔浒之战的指挥将领,不死是不可能的,谁都保不住他。

功过不相抵,是朱由检从帝师孙承宗和太保袁可立口中,得知的一条重要的用兵准则。

自秦之后,从来没有功过相抵的先例,功即是功,过即是过,功过不能相抵。

汉宣帝刘询虽然是汉武帝的曾孙,但是刘询的祖父却是戾太子刘据。

刘据,就是那位要和征战一生的汉武帝中门对狙,被汉武帝一根指头摁死的戾太子。

刘据的中门起狙的行为,还害死了自己的母亲,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姐姐,卫子夫。

汉宣帝刘询没做皇帝之前,也就是长安城里的一任侠,说得难听点,就是无业游民,有上顿没下顿那种。

虽然宗庙里有他的度牒,但是汉朝可不是大明朝,尤其是西汉的时候,不养宗室,想吃香的喝辣的,你得自己去争。

刘询从一个任侠,变成皇帝,完完全全都是当时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一力把刘询送上了皇位。

霍光死后,霍家谋反之事败露,霍家满门抄斩无一幸免,而因为霍家之事,仅仅长安城就有数千家遭受主连族灭。

就连大汉皇后,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也被罢免了皇后之位,处昭台宫,后自杀。

但是刘询并未掘开霍光的坟墓,对霍光的政治宣传一直是功如萧何,宿卫忠正,勤劳国家的社稷之臣。

功过不相抵。

刘询不喜欢霍光那是必然的,刘询的发妻许平君,就是被霍光的妻子直接毒杀,而霍成君顺理成章的成了皇后。

相比较之下,刘询要比朱翊钧狠太多了。

同样是权臣,霍光死后,全家抄斩,连皇后都早到了牵连,而且还株连数千家,杀的血流成河。

张居正死后,家中长子被逼自杀,其余仅仅充军。

但是朱翊钧却完全没有刘询大气。

刘询诛霍光满门,但是并非让霍光求荣得辱,霍家依旧是满门荣光的躬秉谊,定万世册,安社稷,功德茂盛的博陆宣成侯。

这就是刘询和朱翊钧的差别。

天下人不在乎你皇帝对哪个臣子的喜好,很多臣子求的是身前事,身后名。

霍光辅佐刘询定鼎江山,而后刘询定麒麟阁十一功臣时,霍光依旧位居麒麟阁第一。

刘询诛杀霍光满门的政治目的非常清楚,下手非常迅速,霍光死后,留下了一大批的辅佐之臣,这些臣子是刘询把控朝政的最大阻力,刘询诛杀霍家,是为了把持朝政。

相比较之下,朱翊钧既不狠毒,也不仁德,其目的也不明确,在对张居正集团的清算之中,朱翊钧被文臣们牵着鼻子走,更像是对过去被张居正压制的官僚集团的妥协,而不是为了掌权。

做的一样的事,其最后的结果,却是天差地别。

功过不相抵。

在针对权臣的清算这件事上,大明是历朝历代中做的最差的一方了。

秦惠文王杀商鞅那也是满门抄斩,株连无数,但是商鞅变法的新政可曾废除?没有。

秦惠文王嬴驷幼时张狂,触犯了禁条,而当时秦惠文王嬴驷年幼,最终嬴驷的墨刑被公子虔代受。公子虔被剐了鼻子。

而嬴驷也被秦孝公嬴渠梁给流放了出去。

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相抵,才不会人亡政息,才不会求荣得辱。

但是大明在这方面却做的极差。

诛杀权臣的过程中,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杨镐并不是权臣,但是大明的官员请斩杨镐的奏疏很多,朱由检一概留中不发,其实目的,就是为了等到紫金阁再强壮一些,将杨镐的功过写清楚,然后再将杨镐砍死在午门之外。

王化贞完全是自己轻敌,轻信奸细之话,责任全在王化贞身上。

而且还有当初的魏珰杀了熊廷弼传首九边,更是弄的边军离心离德,杀掉王化贞是非常急切的任务,必须的插队加急办理。

杨镐却不急,因为杨镐这个案子,略微有些复杂。

还涉及到了现在的朝鲜王绫阳君。

杨镐当初被下狱之后,朝鲜举国震惊,而河城君甚至派出了右议政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九章 功过不相抵--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