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之地有一片群山,连绵不绝,以满山遍野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奇花异草引人入胜。
世人皆有听闻蜀山剑派,却无人知晓,在那蜀山剑派后面的深山里,竟然有一个小村子,整个村子处于山坳之间,很难被发现。
村里的房舍坐落在各处,排列的组合有些怪异。
如果是有行家在此,便会察觉出一些门道。
因为这些看起来有些杂乱的屋子,似乎形成了八卦形,有意将村子中间一处高高凸起的松柏林包围,像是一座小山丘。
往松柏林看去,在高耸的松柏之间,藏有一座古老的道观。
道观有两层,占地不到一亩,以柚木和石头而造,呈灰白色。若是有人夜晚路过,瞧着这颜色,定会觉得阴森可怕。
从外观上来看,整体是非常典型的道教宫观建筑风格,坐北朝南,布局对称,四合院格局。
只是,从梁柱到瓦片都破损不堪,很久没有修缮过。
微风拂过便能听到周围‘窸窸窣窣’的声音,指不定道观的门窗什么时候就寿终正寝了。
与道观四周残败不同的是,木门顶上的牌匾却被保护得很好,‘太一观’三个红色的繁体字刻在上面,书法也是一绝。
按照道观现任观主的话讲,虽是简陋了些,但老祖宗的传承不可摒弃。
牌匾即是门面,更是太一观的脸面。
匾在人在,匾毁人亡。
道观的前方是一个院子,院子左边栽了一棵桂花树,边角有口八卦形的老水井,井边雕刻了一些奇怪的花纹。
右边是一把摇椅,摇椅上躺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道士。他闭着眼,双手放在摇椅的扶手上,身体随着摇椅不断晃动,好不自在。
摇椅旁边摆着一张小桌,桌上有个枣红色小茶壶。
忽然,呼喊声打破了这样的惬意。
“道长,道长,我家二娃今儿起来后一直哭,也不喝奶,碰都碰不得,你切看哈要得不?”
来人是山下老鸛窝村的村民,名叫李三,此时他满头大汗,着急往老道身边窜。
这二娃是个儿子,打从孩子出生开始,一家人跟宝贝疙瘩似的围着,也没个头疼脑热的,大家都习惯了这孩子好养活。
今日起来,孩子忽然不对劲,哭得个撕心裂肺的,声音都哑了。
邻居们都说是冲撞了什么,让他赶紧上山找太一观的老道。
李三一听,哪里还顾得别的,着急忙慌地跑了上来。
在村民们的眼里,谁家白事冲撞了什么,或者有个头疼脑热的,来太一观就能药到病除。
老鸛窝的村民们,世世代代传下来一个规矩,那便是要供奉太一观里面的道士,且不能将太一观的事往外说,这事在村里祠堂的卷宗上写着。
说来也奇怪,一直供奉太一观的道士,老鸛窝村里人鲜少生病,也没什么大灾大难,更是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随便找出一个村民,都是一百来岁,也没有什么大病痛。
随着读书人越来越多,外出考取功名的人也都多了起来,但大家都记挂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总是会回来的。
令人诧异的是,凡是出去的村民,便活不到那么久的年岁。
不过也高寿,活个八九十岁没问题。
老道睁开清明的眼睛,微微一笑,“老三啊,不碍事,你过来。”
“要得,要得。”李三搓了搓手,赶紧走到老道身边蹲下。
“伸出左手。”老道又吩咐了一句。
李三赶紧将左手递给老道,神色还是有些着急,不知道老道葫芦里卖了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