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好孩子>第六十七章 君子pk虎豹

(ps:今夜12点后上架,12点后还有一更,请各位新老朋友继续支持纯洁狼,支持正版阅读,也请各位新老朋友把12月的月票投给纯洁的狼,支持纯洁狼冲击新书月票榜。)

吴大王说出兵五千到也不是随口瞎喊,吴大王的大军出兵时虽然只有四千五百人,但是打下谯县与陈国两座城池后,吴大王光是收编的降兵就已经超过了五千人,新老搭配出兵五千自然是轻轻松松——当然了,只是新降兵的战斗力不太靠得住,主要只能用来搬运与运送粮草辎重。

把陈国城交给了徐盛镇守,陶应领上鲁肃和孙观等人便踏上了征程,军队构成则是一千君子军与四千步兵,君子军由陶应亲自率领,步兵则全部交给了孙观,按与以前的君子军出征不同,君子军队伍中这一次再没有了迎风飘荡的君子大旗与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旗帜,也不允许再念诗经与再背论语,弄得君子军上上下下都很不习惯,但又可奈何。

与君子军截然不同的是,孙观率领的四千步兵倒是很有些如鱼得水的感觉,一路之上**浪语、污言秽词层出不穷,践踏田野欺负来不及躲避的乡间百姓,挖坟盗墓射鸟套兔子什么事都干,陶应开口制止,孙观又振振有辞的解释说不这么做不象黄巾贼,把陶应噎得话可说,又考虑到这里不是徐州土地,也就随便孙观闹去了,只是努力约束好保命本钱君子军,不许君子军被孙观的泰山贼队伍带坏。

沿着官道走了一日,陶应大军不知不觉的已经进入了汝南境内,抵达了汝南郡汝阳县的县城城下,但汝阳县城早在战火中被彻底摧毁,城中连一个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只剩下几段残破不全的夯土城墙,和已经被烧成残垣断壁的城中街道,连一间稍微完整点的破茅草屋都找不到。再从向导口中得知,周围的南顿、征羌、西华和召陵等地都是这副鬼样,陶副主任虽然不是什么吃斋念佛的善男信女,心里难免也有些不是滋味,天杀的曹操刘备袁绍袁术,为什么不早点向我投降,早点结束这人命如草芥的乱世?[

感慨完了,又休息了一夜,陶应大军继续西行前进,虽然这一带尽是平原荒野适合君子军流窜,但考虑到深入敌占区越来越远,陶应和鲁肃还是留了一个心眼,派出大量斥候轻骑四下探察,预防敌人埋伏,而陶应和鲁肃的这点小心也终于收到了丰厚回报,正午刚过时,派往前方的斥候轻骑飞马回来奏报,说是前方十五里外,发现了穿着官兵服色的巡逻队伍,前方可能存在大队敌人。

收到告警,陶应赶紧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向那斥候什长仔细问道:“那一队敌人斥候打什么旗号?步兵还是骑兵?什么装备?他们可曾发现你的踪迹?”

那隶属于君子军的斥候什长抱拳,有条不紊的答道:“回禀公子,敌人斥候打的是白底黑边牙旗,身着黑色衣甲,全是骑兵,士兵穿着黑底白纹嵌铁皮甲,什长穿鱼鳞铁甲,具戴铁盔,武器为铁枪长矛,挎环首铁刀,配有弓弩。小人是藏在树林中,用千里镜发现的敌人斥候,应该未曾被敌人察觉。”

白底黑边牙旗是曹操军的专用旗帜,配合陈留郡有曹兵南下进剿黄劭的消息,这里出现曹军并不奇怪,但另外几个细节,却一下子让陶应、鲁肃和孙观都立起了耳朵,“全是骑兵?士兵穿镶嵌铁片的皮甲?什长穿鱼鳞铁甲?都戴着铁盔?”

“怎么可能?陈留郡的官军,怎么能有这么好的装备?”沙场经验丰富的孙观第一个惊讶说道:“这还只是斥候队,如果是主力战兵,那装备还得了了?”

陶应和鲁肃同样的惊诧万分,要知道,由两三千片鱼鳞状或叶形状的甲片串成的鱼鳞铁甲,那造价可不是一般的昂贵啊,在徐州军队里基本都是牙门将级别以上的将领才能装备,可是前面的敌人连一个什长都穿这样的盔甲,这队敌人的装备未免太好得过份了吧?惊奇之下,陶应忍不住开玩笑道:“军师,如果我们斥候没看错的话,我们搞不好是遇上曹阿瞒的虎豹骑了。”

“公子说笑了,虎豹骑乃是曹操麾下第一精锐,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鲁肃笑了,又道:“公子,不管前面这队敌人到底是什么来历,看样子都绝对简单不了,公子还请小心行事,用兵谨慎为上。”

“那是。”陶应点头,稍一思索后,陶应转向孙观说道:“孙将军,你的步兵队伍就地结阵,组方圆阵防范敌人突袭,等待消息。我亲自率领君子军先行,去看看究竟。”

“诺。”孙观也没兴趣去和这么一支装备精良的敌人硬拼,一口答应,又不放心的叮嘱道:“公子请小心,情况如果不对,请立即撤回这里,末将一定全力掩护公子撤退。”

“那是当然。”陶应点头,也是叮嘱道:“但孙将军切记,未得命令之前,不得随意前行或者移动,一定要原地待命,君子军的战术与其他军队不同,步兵很难配合,还容易扯君子军的后腿。”

孙观听说过君子军的战术,自然不会觉得陶应是在小觑自己,也是一口答应,当下陶应与孙观分头行事,孙观率领步兵原地布方圆阵,大将与机动兵力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防,长枪与弓箭在外,辎重车连环相接,组成移动堡垒,不给敌人突击机会。陶应和鲁肃则带足羽箭,率领君子军先行,走了数里后换上木质马镫,又把千余君子军分为五个横队,两队身着镶嵌铁


状态提示:第六十七章 君子pk虎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