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大燕朝自然也就迈入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时刻。
永平帝作为当今天子,一时声望高涨,被不少人奉为永平大帝。
当然,永平帝并没有因此而昏头,他心里很清楚,大燕朝能达到今日的辉煌,顾鸣功不可没。
既然有这么大的功劳,自然是要重重封赏的。
于是,顾鸣正式入阁,被册封为文渊阁大学士,追加“太子太师”封号。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东宫三师”,相当于是太子的老师。
一等世袭锦衣候、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师,这三个头衔集于一身,可以说,顾鸣已经算是位极人臣,没有几个大臣能与之比肩了。
从爵位上讲,他是候,上面还有公。但,爵位只是一种封号与一种荣誉,并无实职与实权。
太子太师也差不多是这个道理,也是一种封号。
但,顾鸣同时又是内阁大学士,这可就是真真正正的实权人物了,地位仅次于内阁首辅。
而且当今的内阁首辅余维年岁已高,估计再干几年就得告老还乡。
因此,一众大臣心里有数,到时候,恐怕没人能与顾鸣竞争。
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顾鸣正值平步青云,前程无量时,却有一则震惊朝野的消息传出……
“你们听说没有,顾大学士竟然要辞官返乡……”
“哪里传来的小道消息?这绝不可能!”
“顾大学士正值年轻有为时,皇上又怎么可能同意他返乡?”
“这消息是从宫里传出来的,多半是真的……”
“那这到底是为何?放着大学士不做,顾大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难不成是皇上……”
“别瞎猜……”
……
其实,这个消息的确是真的。
倒也不是永平帝过河拆桥,而是顾鸣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主动提出的。
眼下里,大燕朝已经进入了一段空前的辉煌时代,周边小国与部落纷纷来朝,相信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发生摩擦。
而顾鸣之前提出的一些计划与方案有的已经顺利实施。
比如《大燕字典》目前已经开始全国普及,而且以后还将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有的,则正在顺利进行,比如《永平大典》。
前期的筹备、编排等等准备工作顾鸣一直都在参与,并且亲自拟了一份详细的方案。
所在,现在只需要按照方案编撰就行了,不出意外的话再有一年的时间《永平大典》差不多就能正式面世。
特战队、军械部等等,也在日趋走向成熟……
所以,顾鸣思来想去,这才做出了激流涌退的决定。
毕竟他在官场几乎也算走到顶了,接下来,也该回归文道,争取早日踏上成圣之路。
当顾鸣正式向永平帝提出辞官回乡之时,永平帝不由大吃了一惊。
虽说他早就有心理准备,知道顾鸣非普通人,早晚也会离开官场,但却没有想到来的这么快。
经过君臣二人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之后,永平帝最终同意了顾鸣的辞官请求。
但是,一等世袭锦衣候以及太子太师的头衔依然存在,毕竟这两个头衔只是封号,并无实职。
就算如此,顾鸣的地位依然很高,包括太子在内的一众皇子与公主见了面也得主动向他见礼,称一声老师或先生。
同时,顾鸣也答应永平帝隔上一段时间便入宫讲几天学,也或是出谋划策什么的。
毕竟他是太子太师,这些也算是职责范围之内的事。
为了表示感谢,永平帝再次赐了一块封地给顾鸣,那就是黑山。
也就是说,从此之后,黑山就属于顾鸣的私有领地了,想怎么改造就怎么改造。
除了封地之外,永平帝还大大方方封赏了顾鸣不少金银、玉器、绸缎等等,以及一块御笔亲题的门匾:一等锦衣候府。
……
一个月后,顾鸣再一次衣锦还乡。
这一次相比中状元回乡那次,排场可就大太多了。
也可以说,乃是大燕朝开朝以来官员回乡排场最大的一次。
整整两千兵马护卫,其中还有五百乃是特战队精锐。可以说,仅凭这五百精锐,便能顶得上数千兵马。
这倒不是顾鸣想讲究排场,而是永平帝的意思。
一方面,是为了表示对顾鸣的感谢与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想做给天下人看看,他不是一个忘本的帝君。
这次,永平帝特意吩咐太子随行,替代他一路护送顾鸣返乡。
宁阳公主从母后口中获知了此事,当下里开始撒娇,非要跟着哥哥一起去。
皇后作不了这个主,只能去找皇上商量。
结果,宁阳公主又拉上小妹安云公主一起跑到太后面前撒娇、哭闹,说什么舍不得先生离开,所以一定要送送先生。顺便,也跟着太子哥哥一起外出体察民情云云。
说白了,就是想趁着这难得的机会溜出宫玩。
太后一向宠爱这两个小孙女,心里一软,便在皇上面前替两个小孙女求了个情。
永平帝倒也没有驳母后的面子,点头应承了此事。
毕竟有顾鸣在,至少太子、公主的安全是不用担心的。
这下,两个小丫头高兴疯了,跑回寝宫一通折腾……就她俩的东西,竟然都装了三大车。
离京时,在城内两个小丫头还好,规规矩矩坐在车上维持着公主的矜持。
出城不远便开始闹妖蛾子,嚷嚷着要坐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