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春秋大领主>第86章:安稳度过的一年

事实上,吕武才不敢过度放纵。

他可不想来个英年早逝。

是吧?

只不过,努力一点造小人,往大了说是壮大人类这个群体,往小了讲则是关乎到家族的开枝散叶。

要是身份到了一定的地位,夫妻那点事会附上更大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几天,吕武决定像个春秋人那样,将生活节奏放慢下来。

老吕家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得到高速发展,其实很不符合这个年代的速度。

不止是春秋时期,哪怕是到更后面,社会的氛围其实都是慢节奏。

花上数个月的时间去规划某件事情。

再花上一两年的时间用在准备上面。

等真的开始动工,真正完工都是数年之后了。

工业时代的到来,才是开启快节奏的起始。

只是,谁让吕武是个现代人,思维上讲究的是干什么事情都追求效率。

当然了,古人的慢节奏一部分是思想上的原因,还有就是受于生产力的制约。

老吕家的建设速度会显得快速,主要原因是吕武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做出了规划方案,进行了人力上合理的分工。

对要完成什么而去进行合理的劳力分工,看着好像是一种常识,但也只是对于现代人而言。

要是在古时候掌握了年度计划表的制作,又能根据实际情况去进行规划,绝对会是国士级别的人才。

就在吕武刻意的控制下,他还是没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几位夫人身上。

其实这样就对了。

有事业的人,不管是男是女,真没有多少的空闲时间,用在谈情说爱上面。

双方都忙碌还没什么,一方太忙,另一方太闲,必然是会发生点什么糟心事。

不过,吕武至少大多数时间是在家中办公,不用每天朝九晚五的出门和进门。

因为韩无忌和赵武在老吕家的关系,外部的消息有陆陆续续地传过来。

魏绛则是待了几天就走了。

晋国在春耕结束后,对齐国、宋国、卫国、曹国发出召集令,他们也先后响应了号召。

这一次晋国召集小弟是因为郑国立了新君之后进行挑衅。

栾书的意见就一个,郑国新君太没有逼数了,需要出兵去敲打一番,再将已经教育了一段时间的郑君送回去继续领导郑国。

出兵是发生在春耕结束后的没多久,当时晋景公的病情还在不断反复,只是相对来说病情稳了一些。

晋国会合了齐国、宋国、卫国、曹国派来的军队,选择经过周室地盘的路线,逼近郑国的边境。

吕武听到的消息是,郑人得知晋国召集小弟要来打,没开打之前就先派人服软,献上了很有诚意的赔礼,又将老郑君接回去继续当领导,消弭了这一次战争。

这个郑国与晋国有国境接壤,同时与另一个霸主级别的楚国也有很长的领土边境线。

曾经称霸过的郑国,时过境迁之后被两个霸主级别的国家夹在中间,是一件非常苦逼的事情。

很多次晋国与楚国交战,战场要么是在郑国,不然就是离郑国不远,能不苦逼吗?

吕武不知道的是,郑国其实是一个老牌投降国。

简单的说,郑国受到晋国的威胁,选择的不是抵抗,很干脆地献上赔礼表示服软,倒向了晋国这一边;等楚国发现郑国竟然倒向晋国,他们不爽就会威胁,没等楚军集结完毕再开拔北上,郑国已经派出使者在前往楚国的路上,要做的也是投降。

晋景公薨了。

按照惯例派出足够份量的大夫前往周王室汇报,也会广派使者前往列国告知。

周王室当然会派来有份量的人。

列国同样会派人到晋国。

既是哀悼晋景公的死亡,也是祝贺晋国的新君上位。

而在这一年之中,晋国将不再召集军队打国战,其余国家也不会趁着晋国君权交替来攻打。

至于说摩擦之类?肯定无法完全避免。

吕武等贵族集结起来去胡人地盘打秋风这种事情,不是刻意找事的话,打胡人而已,谁都只会当没看到。

不然,每次国君交替和卿位变动都搞得血淋淋,又是怎么造成的。

不动刀兵只是礼的一部分,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能做。

而列国不趁晋国君权交替来伐,主要还是怕彻底惹怒晋国。

强国不趁弱国老君主死了,新君刚接替不久去攻打,一方面是不想引起对方同仇敌忾,给自己造成很大的损失;再来是打了名声会很臭,还是臭不可闻的那种。

并且弱国局势一片混乱,不以占领土地为前提,强国打赢了也索要不到多少好处。

在晋国相对沉寂的时期,世界并没有因为晋景公薨了而停止运转。

南方的楚国每年都要与吴国大小摩擦一番。

有消息称,去年吴国在楚国身上占了个大便宜。

这个也是吴国明明答应晋国要到“蒲”会盟,却是没有去的原因。

吴国每每输给楚国就想到抱晋国的大腿,占了楚国一些便宜又觉得能打赢霸主,自己理所当然也是霸主,凭什么要讨好晋国,该是平等交流才对。

吕武看一些列国的消息,总觉得脑子会有些错乱。

这个国家向哪个国家借道。

他国的军队大摇大摆地在自己国境内行军,关系友好的话,少不了各种饮宴,搞得出征的贵族像是在旅游。

而等抵达战场,立刻变了个样子,面目狰狞地进行厮杀。


状态提示:第86章:安稳度过的一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