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帐中大部分诸侯喝得酩酊大醉,可谓是乘兴之致。
是夜,吕布率军偷偷的潜入联军营地,打了联军一个措手不及。营帐各处着火,联军之间由各路诸侯组成,相互配合度不是很高,甚至还相互提防、仇视。
吕布突入营地之中,就像鱼儿进入大海,肆意砍杀,打的可谓是酣畅淋漓。只不过联军却遭了殃,由于天黑,很多士卒患有夜盲症,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同时也缺乏战场的实战经验,被打的狼狈而逃。
战斗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时辰,联军诸侯营地一片狼藉,被吕布狠狠的蹂躏了一番。
天亮之后,联军清点人数,竟然发现少了近一半儿,联军士气低至低谷。
这一仗虽然没有丢失汜水关,但联军对于董卓来说已经不足为惧。
之后讨伐董卓的诸侯各怀异心,迁延日月,保存实力。汜水关驻军的诸候每日大摆宴席,谁也不肯去和董卓的军队交锋。
倒是袁术这个督粮官尽心尽力的押送粮草,但是联军所耗巨大,渐渐日不敷出。
这时诸侯内部却起了矛盾,兖州太守刘岱,问东郡太守乔瑁借粮。乔瑁推辞他军中也短缺粮草,没有借给刘岱。刘岱觉得自己失了面子,便在夜晚引军杀入乔瑁大营,杀死乔瑁,收降了乔瑁的部下。
其他诸侯也闹了矛盾,最终也纷纷离去,最后袁绍这个盟主看联盟维持不下去,也率人离开。盛极一时的联盟到这里就四分五裂了,真可谓是虎头蛇尾。
刘辩却并没有走,他带领着人马,准备死守汜水关。没有走的还有曹操,他一心想要匡扶汉室,怎么会错过如此良机?
虽然战事毫无进展,但两人的关系却亲进了许多。刘辩计算着时间,从出兵到现在已经有快半年了,也不知道董卓会不会放弃洛阳,迁都长安?
董卓此时见大部分诸侯都已经撤退,便让义子吕布率三万并州铁骑,防备汜水关兵马。自己则继续跑回洛阳花天酒地,但是他的女婿李儒再次向他议:“目前温侯吕布正在和诸侯联军相持于汜水关下,不要让其率兵返回洛阳,迁都于长安,以应童谣。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我认为“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到如今也传了十二位皇帝。相国迁回长安,方可保证安全无虞。”
董卓愉快的接受了李儒建议,毕竟现在洛阳暴露在联军之下,城里的百姓也被他祸害的差不多了。再说洛阳世家大族林立,对于他的统治并没有什么好处,不如迁都于长安,可以减少阻力。
第二天上朝朝议之时,董卓便向群臣提出了这个想法:“现在诸侯群狼环伺,再说近日有童谣传言“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正是合了迁都的意思。
太尉黄琬劝谏道:“王莽篡汉之时,赤眉军火烧长安,长安百姓流离失所,到现在也没有恢复过来,实在不宜迁都啊!”
董卓轻松的说道:“长安本来就是我大汉王朝的就都所在,稍微营修一番即可使用,况且山东诸贼并起,想要挟持皇帝陛下,此举也是为了陛下安全着想。”
司徒荀爽又说道:“现在迁都,百姓心里定会人心惶惶,于国家社禝不利啊!”
虽然群臣极力阻止,但手无实权,并不能阻止董卓迁都的想法。
董卓也不再多言,当即把两人贬为庶人,从此以后不得参与朝政要事,群臣见董卓如此行径,只得捏着鼻子同意迁都。
等董卓走出朝堂之中,忽然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两个人拦下了董卓的车架,请求董卓不要迁都。
董卓气不打一处来,当时就是因为听了两个人的话才封了袁绍为渤海太守,对那些忤逆他的人也封了太守之职。那些人却不思感恩于他,却组成关东联军讨伐他。
现在见到二人,董卓直接命左右武士把两个人砍头。在看到两个人的脑袋时,董卓心中的郁闷之气才稍微平复起来。
这时,部下让他禀报军中粮草不足,让董卓十分头疼。便招来了李儒询问。
李儒听了状况之后,微笑的对董卓说道:“相国放心,此事易如反掌,洛阳富户极多,可以说他们是袁绍旧党,把他们所有人抓起来砍头,再把他们的财产以做军资,既可以震慑群臣,又可以筹措粮响,相国何乐而不为呢?”
董卓听了紧锁的眉头也松开了,当即命令李傕、郭汜二人率五千铁骑,在全城搜捕乱党。
同时又下令在汜水关对峙的吕布、虎牢关的牛辅二人,率军即刻返回洛阳,以做退守长安的准备。
李傕、郭汜二人明白董卓的意思,便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不分青红皂白,插旗头上大书“反臣逆党”尽斩于城外,取其财物,不计其数。
在筹集到足够多的金银财宝和粮草之后,董卓当即下令,让洛阳之民三日之内准备得当,跟随朝廷一同迁到长安。尽管洛阳的百姓心里一点也不愿意,但是迫于董卓的威逼利诱之下,也只好乖乖的跟随前往。
三日之后,董卓带领朝廷群臣先行一步,簇拥着天子往长安城进发,同时命令王方、李蒙,率一万西凉精锐,负责押送洛阳百姓前往,如有不从者立斩!
一路上哭声震天,无数百姓被西凉士卒所欺凌,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
……。
而在虎牢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