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科学家闯汉末>第一百九十七章 刘虞的野望(第一更)

当刘虞来到渔阳的钢铁作坊的时候,马强早已在外等候多时了。

看到马强在等自己,刘虞感叹不已,太不容易了,终于见到了。

“马强见过刘使君!”

“刘虞见过马怀义!”

二人互通姓名,算是初步认可了对方,一路上,马强带着刘虞参观新建立的钢铁作坊和矿场,看着那巨大的水磨和像流水一般打造出来的农具,刘虞对马强之才有了新的认识。

一路走到一处山坡,看着山坡下的如画风景,马强打了个手势,让众人退后,现在是大佬对话时间。

“马怀义好本事啊,听说马怀义从出山到今日,也不过两年的时光,却创下了这么大的功绩,即使是古之先贤,也不过如此了。”

“小子从出山开始,就听到过使君的仁名,如果一直是使君在幽州,我想丘力居不会反,幽州的太平道也不会有如此声势。”

“但太平道还是会起事,对吗?”刘虞看向马强。

“刘使君是君子,君子难罔以非其道,刘使君以为为何这些原来的蛾贼今日却心甘情愿的从军做工?

他们所为的,从一开始,就是一口饭罢了。”

“一口饭,何其简单,又何其难啊。”刘虞叹了口气,他治理过多地,虽然靠着汉室宗亲的偌大名头和仁义的施政手段,让大多数被他治理的百姓都过了些好日子,但只要他一走,那些地方的百姓就会迅速的回到原来的轨迹,该失去土地的还是会失去土地,该变成流民的还是会变成流民。

有的时候,刘虞感觉自己好像是在阻拦黄河的愚夫,这大汉江山的衰败,难道真的是两百年一个轮回?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程度?

“粮食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是需要农夫辛苦的去耕耘,如今天下动荡,根源就在于缺粮,使君觉得我们大汉是缺少农夫么?”

“大汉缺地,幽州缺人!”刘虞指着下方说道“我此次来幽州,便想等蛾贼之乱后,从青、冀两州迁移百万百姓到幽州,外人都以为幽州能耕耘之地只有涿郡,但我却知道,过了海西道,在辽西郡之北有大片的平原,幽州不缺地,虽然天气寒冷,却也能收一季之粮,只要大力开发,幽州不会比冀、青两州差多少。”

开发大东北?这个政治野心够厉害的啊。

但在汉末开发东北的难度简直比得上后世开发西部了,要知道东北的开发一直到清末民国才真的被开发,其缘由无外乎物种和技术两点。

首先是物种,在缺少玉米土豆等高产耐寒作物前,东北实际上农作物产量是很低的,后世闻名全国的五常大米,不仅仅是因为五常大米的稻种特殊,更是因为在技术上有了大进步。

东北在冬天是属于冻土阶段,根本无法耕种,需要等到四五月才能完全解冻,如果没有能快速耕地下种的机械,等你耕种完下完种,都要到六七月了,而到了九月份,你就可以准备过冬了。

说白了,东北的开发在古代太难了,这也是为何汉朝兵锋如此强盛,却只是控制到了后世的沈阳、铁岭一带就不再向北了。

可以说,其实只要是适合种田的地方,汉王朝就不会看着不去拿!

而且马强还知道的是,现在的汉末正是全球又一次变冷的时期,而且这个温度在整个华夏五千年,只有明末的小冰河才能与之媲美,想在这个时候开发东北还不如开发江南靠谱点。

刘虞大概是被乌桓人误导了,看到乌桓人可以在辽西边塞种地,便觉得可以效仿,但实际上那些乌桓人的粮食产量根本比不上涿郡这样稍微内部一点的郡。

但话又说回来了,此时的天下人口也少,全国不过六千万,虽然东北很难开发,但想多养活百万人口,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尤其是马强拿出了削弱版的铧式犁这样的农业大杀器的情况下。

刘虞看到马强好像在犹豫什么,便一脸真诚的说道“马怀义你有天纵之才,又有爱民之心,乌桓和你也交好,我想化乌桓为汉民,不知马怀义以为可否?如可,我想我们可以一同将幽州变成人间乐土!”

看到刘虞这样,马强突然理解了过去很多无法理解的事情。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吸收乌桓人入华夏,这也是马强赞成的,这个大方向是没错的,只是方式方法上需要讨论。

后世人担忧的五胡乱华在这个年代就是个笑话,你要是问汉人怕不怕异族,大概会被汉人当成傻子。

怕异族?从汉武帝开始,这三个字就不算个陈述句!

看着刘虞,马强想着汉末群雄,这些人各自有各自的理想和追求,但像刘虞这样希望靠变革和文治延缓大汉王朝寿命的诸侯,恐怕也就这一个了吧。

这样的人,也挺可爱的。

“我还未及冠,也不再是刺史了,只是一校尉,我过几日就会率军南下剿灭太平道,幽州就交给刘使君了。

刘使君要想实现刚刚说的梦想,我有一利器可以助使君一臂之力!”

“可是那传遍全州的铧犁?华夏之犁,马怀义的志向我也明白,请马怀义放心,大军在前,我刘伯安必然做好军粮补给,如有因粮草运输耽误而使得军士肚中饥饿的,请校尉回军后斩下我这颗头颅!”

就像之前段英说的,刘虞是个君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刘虞既然敢这样说,必然是真心准备支持马强南下,毕竟马强南下说白了也是救他刘家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七章 刘虞的野望(第一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