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神都锦绣>第一百三十三章 脑子发热的冯宝

传世名句的风采,那绝对不是可以轻易想象出来的。有好事者,第一时间里将谢岩和冯宝所接的诗句传了出去,仅盏茶功夫,官衙内所有人都知道了。

官衙里接受宴请的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官吏,一类是“长安”和“洛阳”的各豪门世家子弟。

他们之中,粗通文墨者仅能分辩出好坏,倘若再问,便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但是听在以舞文弄墨擅长的文士耳中,可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尤其是传进诸如卢照邻等自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人耳中时,他们集体沉默了。

别说谢岩的“月如无恨月长圆”,就是冯宝的那一句,他们也自愧不如。

幸好,留给他们感慨的时间不多,整个宴请活动,大约在半个时辰以后全部结束。所有人等,不论是骑马、坐车亦或是步行,陆续上路,前往“洛阳云凤楼”。

今天的“洛阳”,处于一个“半夜禁”状态,为何说是“半夜禁”呢?那是因为城门没开,城内有一半坊市是不设禁的,这是“留守府”和“府衙”方面共同商量的结果。

之所以弄成“半夜禁”,也是考虑到“夜禁”制度为朝廷国策,不可以轻易更改,好歹搞个一半,也算是糊弄糊弄朝廷吧,反正只要不出事,基本也不会有人管。

当然,为了防止上一次出现的意外情况,整个城里部署了数千衙役和军卒,尤其是有“夜禁”的坊市,每个坊门口,都有不少于五十名的军卒,其余不设禁的坊市里,每个坊市安排三百军卒巡逻,同时大批衙役上街,随时处理各种纠纷,或突发事件,甚至连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提前做了许多预备工作,至少做到,如果发生,心中不慌。这也是高长史借鉴了“卫岗乡”在防灾一事上的做法。

充足的人手加上充分的准备,能够最大可能防止意外出现,应该说,不出事才是正常,真要出了什么事也不怕,毕竟,一切尽在“预案”里,做好执行就好了。

“云凤楼”里的风花雪月,对谢岩来说并无吸引力,加上“洛阳留守”及“洛阳府尹”直接打道回府,身为“诗酒fēng_liú花会”的发起人,谢岩仅需要宣布一下“正式开始”即可,余下事宜交给冯宝就可以了,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要亲自去办,那就是和卢照邻一起,共同阅看“穷书生”们提交的诗文。

来大唐的日子不短了,谢岩古文造诣提升很快,叫他写可能还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但是看,几乎没有太大问题,即便如此,他去阅看诗文,纯属做做样子,主要评判者依然是卢照邻,谢岩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和前来提交诗文的人聊天、说话,他非常想在今晚的文人之中,再发现几名适合当先生的人选。

“诗酒fēng_liú花会”在今晚之前,经过“长安”和“洛阳”两地,长达一个多月选拔赛的宣传,已经传遍整个关中地区和河南道各州县,因此,今晚文人之中,有不少于两百人,来自上述地方。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此时唐朝的“科举”并不像后来的宋朝、明朝那样,纯粹依靠才学,实际上,它更加类似于“考试”加“推荐”,如果没有“举荐人”,先不说能不能考得上,就算考上了,最多只是成为备选官员,能够弄个散官一类无实权的官职,而当上真正握有权力的职事官,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运气特别好,能得到皇帝赏识。所以,唐朝的文人普遍采取的做法是“投卷”,也就是将自己写的好文章递交给有权有势的官员或者豪门,以期望能够得到他们的“举荐”,从而踏足官场。正因为这样,今晚的“云凤楼”才会出现很多来自其他地方的文人,他们中,很多人的目的是除了一睹美艳姑娘们的姿容外,也想趁着官员、世家、豪门云集的时候,以诗文得以“投卷”成功,如此当是一举两得。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总是有出入。

文人们的诗文到了谢岩那里,好的他留下了,差的直接就被束之高阁,根本就落不到其他人手里。

罗汉易今晚有一个特殊任务——韩跃只要送来一张写有人名的字条,他就必须得去找到那个人,与之“谈心”。谈什么呢?无非是各种“利诱”!

“皇家卫岗学堂”的名头,加上谢岩给出的丰厚待遇,还真是很有吸引力。

罗汉易整个晚上都在楼上楼下的跑来跑去,都没有清闲的时候,好在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决赛”最后时刻到来前,他亲自找到谢岩,在其耳边说道:“校尉,成了,总共谈成了十六人,明日和我们一起回乡。”

“好极了!”谢岩说道:“我们包下的两座客馆里,腾出一些房间给他们,再让王三狗找些人陪着他们,别一个个喝醉了明天走不了,他们可都是宝贝呀!少一个我拿你是问。”

“放心吧,保证不出任何问题。”罗汉易拍着胸脯担保道,说完即离开安排去了。

“升之啊,你若无事,明日可否与谢某一起回乡做客?”谢岩转过头来问卢照邻。

“多谢了!”卢照邻向谢岩拱了拱手,又道:“吾与好友约定,三日后同去‘长安’一游,县男之好意,只能心领了。”

谢岩道:“自‘长安’而来的客人们,应该五日后动身返回,升之何不与他们一起走?也好途中有所照应。”

卢照邻摇了摇头,道:“不必了,他们人太多了,吾等就不凑那份热闹了。”

<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三章 脑子发热的冯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