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民国之钢铁狂潮>第1008章 热带惊雷(二八)陷阱

ps:

一不留神看错了番号。213联队改为112联队,特长更正。

“我就知道,只要多一些耐心,就能有很大几乎抓到大鱼。看来这一次,哥哥要中大奖了!”

袁植放下手中大个头的高能热成像仪,嘴角露出让无数女人倾倒尖叫的坏坏笑容。

没错,这支悄然摸到日军附近观察的超级战士分队,正是他带队的。同样,也是他们几个人,凭着强大的装备优势,一路上让这支急需加速行进的日军连连遭受狙杀,苦不堪言。

朱斌被看住了没法亲自出来搞东搞西,但并不意味着他就什么都放手不管,而是很利索的将袁植等一帮子人给投送进来,名义上是让他们这些曾经在美国冒充超级英雄大肆捣乱的家伙,凭借对美国人的充分了解,来加强空降部队的战斗成功概率。

这借口……说真的烂极了。不过白崇禧他们却不好再加阻拦了,起码朱斌是让步了,而他们也的确需要战略上的万无一失。

于是袁植这帮子闲不住的家伙乐滋滋的空投进入了丛林,担负起沿途侦查迟滞敌军的任务。

当然,也只有他们这种经过生化改造,有十倍常人体质可抵抗能力,可以面议几乎大多数已知的战区病毒、传染病以及奇奇怪怪的东西,更有防御能力超强,甚至比3a级防化服还安全的战甲护身。

唯有他们这种有短暂飞行能力,有完全内外防护能力。有强大战斗力,能随时沟通卫星确定方位,集中各种优势于一身的特种战士,才可能在神秘莫测的丛林之中行动自如,即便与大股敌人突然遭遇。也能轻松脱离,甚至给予对方巨大的杀伤!

连日来,他们这支五人小队仅仅是用刀和加了消音器的狙击步枪,就干掉了上百号日军下级军官,差点弄的112联队(前边写错了)下边指挥体系崩溃!

吸取了中国战场的教训后,换装美式装备的日军南下队伍,再战场上基本没了对着长官敬礼的行为,那是诚心送军官给对方狙击手杀呢!甚至包括肩章帽徽。乃至佩刀手枪等等,也尽量的搞成一个德行,起码在远处看来,以前那种轻易区分军官的特征基本是不容易分辨了。

不过么,日本人对此是颇有微词的。想想看,一个千百年一直维持等级森严统治体系的民族,那种上下尊卑的概念深入骨髓和血液之中。冷不丁的这么一改,那是谁都不习惯的。如果说为了军官的安全。在前线这么搞是迫不得已,但显然比起要命的危险,许多军官更在意的是脸面。

比如说第55师团的竹内宽中将,就一直对上面的这种命令感到极端不爽。特别是日本陆沉以来,他更多次的鼓吹:“帝国越是到了危急时刻,身为忠勇之陆军,更应该秉持传统,恪尽职守!不因为害怕牺牲,就随意的改动历代先辈传承下来的。我大和民族最优秀之品质!一切的礼节都是完全必要的存在,决不能随意更改!”

那意思,大日本帝国完蛋了,作为大和民族的后代子孙,更要以此种方式来确保传统文化的不丢失,不断代。哪怕因此而死伤一些人,也是非常值得的。

且不说这种论调对还是不对。你那么要求流往海外的普通民众或许还行,但真正在意的究竟有多少?那必须得有一大群生活在一起才能看出端倪。起码在军队中,他这种话居然还有一定的市场,就很说明问题了!

于是乎,他的师团中,普通士兵对军官倒是不随便敬礼了,不过对答交流之时,那立正低头撅起屁股的姿势仍然做得一丝不苟。大概在他们想来,我不举起手来的话,远处的狙击手一般就看不清楚了吧?这么密集的丛林,就算隔着几十米都难以看清人的样子。

可日本人根本就想不到,袁植他们哪里是用普通瞄准镜干活啊,那一个个装备的都是夜视或者热成像装置,而他们使用的狙击步枪,也不是常规的中小口径,除了加装电子瞄准模块的6突击步枪外,但凡稍微远点儿的,要么是反器材,要么干脆就是25的狙炮!

两种大口径货色,有效射程都超过1500米,使用专用子弹,激光强化枪管,可以忽略风速、风向甚至一半情况下的空气湿度对弹道的影响,火控计算机只要把大地曲率和磁场影响等计算精确了,隔着一千多米基本上指哪打哪!

这要放在原来的时空,起码得过五六十年才能实现的技术,被朱斌很没节操的直接提供给了自己的贴身卫队。用在日军身上,那真是大材小用啊!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被蒸煮炙烤了一下午的热带山地上空那弥漫的蒙蒙热气迅速消散,气温迅速下降,白天被地面温度干扰下,不怎么好用的热成像仪在加大功率后,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袁植他们五个人在这座小山头潜伏了大半天,竹内宽等人到来的阵势,第一时间就落入眼底。尽管有密集的树木遮挡,肉眼无法看清,不过通过热成像仪,却能够分辨出他们的行动规律,尤其是警卫人员的防御姿态,摆出来的架势,分散方式,以及那种不经报告直接闯入指挥部的蛮横,都预示了一个结果---来的,起码是个旅团长少将!

少将啊。袁植啧啧赞叹,是个不错的目标。

如今这日军日薄西山,值得下手的对象是死一个少一个。凭他们的强大装备对付一般士兵一点意思都没有,拿价格昂贵的专用狙击子弹杀伤下级军官更是浪费。不如单吊大鱼来的合算。


状态提示:第1008章 热带惊雷(二八)陷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