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民国之钢铁狂潮>第858 深海钻洞!陆沉日本开始!

如果罗斯福是在中国或者德国,这种元首可以一手遮天的地方当老大,其实想要防范甚至杜绝朱斌这种手段很容易,只要下死命令全部动员警员和密探严防死守,挖地三尺,想要找到蛛丝马迹很容易。

不管是人还是装备,都需要补给和休整的地方。人要吃饭,武器要『药』,装备要油料,不管之前多少存货,但凡有活动就一定会有目击者,也一定会留下痕迹,找出来,重兵围困,让其必须时刻的躲藏或者拼杀,只要付出一定数量的伤亡指标,必定能够拿得下。

类似的事情,在中国的历史上那是不胜枚举,不管你是武功盖世的大侠,还是能掀动半个国家亿万民众『骚』动的起义,哪怕是黄巾军或白莲教太平天国那等规模的动『乱』,照样可以扫平。

只可惜美国不是这样的国家,罗斯福的政治敌人时刻在等着抓他的小辫子,哪怕他是为了整个国家和背后财团的长远利益,反对派是不管那一套的。

而美国的民众也不是可以随便折腾的,他们明面上的权利保障,注定了警察和密探们不能肆忌惮的『乱』来,盖世太保那种可以随便抓人杀人的行为,在美国绝不可能发生。[

再加上移民国家从根子就有的顽固分裂危机,各个州自行其是,即便是战时紧急状态,想要让全部的人发动起来为他所用,那也绝对做不到。

唯其如此,朱斌才能闹腾的如鱼得水,想要收拾他是十分的艰难!

不过罗斯福才不会坐以待毙,既然看出来短时间内法除根,那就索『性』把战火尽快的烧到中国去好了,到时候大军压境,看看朱斌还有那闲工夫出来闹腾不?

事实上,美国一直都没有停止动员和准备,发表愤慨的宣战声明那一刻起。整个西海岸就全部行动起来。沿着美国大铁路和绕过巴拿马航线的海上运输力量,源源不断的将数不清的军火物资运出去,跨越浩瀚的太平洋,第一站抵达夏威夷,第二站直奔日本本土!

遍布美国的飞机工厂内,升级版的日本终极零战和美国的f4u,以及加紧研制的f6f、p40、p47等等型号全部投入快速量产。工厂订单数量都是以千为单位,上不封顶,更快更好的飞机也在加紧研制之中,其针对的目标,是令人生畏的飞鲨-e和虎鲨等最高时速达到八百公里以上的战机。

全美所有的军用造船厂全部接到订单,民用造船厂也全部开工。最高达到一千万吨的可怕制造能力几乎在同一时间爆发出来,数不清的工人源源不断的进入海岸线上各个工厂,开始按照设计展开疯狂的建造行动!

这得说朱斌再次尝到自作自受的苦果了。他一开始就跟全世界洋鬼子们合作,成立世通集团,给各大造船厂传授了成熟的分段建造技术,在短短几年内,建造了数以千计的集装箱货轮。缔造了世界第一大运输集团。

而今,这些技术已经普遍被英美等国的造船企业给吸收,尤其是美国,其巨大的工业生产力经过这些年的培育,光是造船业的工人数量多达百万!光是西海岸的几十家造船厂,就拥有数的熟练工人。

随着罗斯福签发的总统命令,按照美国的宪法规定,总统可以不经国会批准而发动战争。于是在数巨头的支持和欢呼声中,庞大的订单首先下来,光是万吨以上的货轮,一次『性』下单数千艘!

西海岸所有造船厂全面开工!全部采用现成的设备分段制造,预计总的生产速度可以达到每天五艘以上!并且这个速度,随着加入船厂的数量增加还会继续增长!未来达到几十艘甚至都有可能!

东海岸和五大湖区的军用造船厂也同样采用分段建造技术,一次『性』下单总计五十艘的两种型号航母。分别是以“克利夫兰级轻型巡洋舰”为底版改装而成的“独立级护航航母”,和集中美国经验之大成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预计使用分段建造后的制造速度,最大不超过12个月!最多不超过16个月就可以服役!

除此之外,更有数以百计的驱逐舰建造计划。还有已经全部建造完成、正在试航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初次两艘已经晒装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已经备料完成的“蒙大拿级战列舰”,全部投入生产制造当中!

更多的重型巡洋舰同样在建造行列!统统这些战舰加起来少说也有三百万吨以上的排水量!预计五年之内全部建成!

五年!这还是美国人做了充分的预留时间,比较保守的估计了,『逼』急了的话,三班倒的赶工,甚至不用四年就能全部搞出来!这样的速度,即便是拥有全自动智能生产线的朱斌也只能羡慕嫉妒恨!他倒是想同样的搞法,可中国的熟练工人没美国的多啊!再给他三五年嘛还差不多!

从美国本土一直到日本本土,浩浩『荡』『荡』往来的是数不清的各种船舶,至少上百艘的驱逐舰和巡洋舰,搭配基本损的航母,组成至少十个护航分队,沿途警戒巡逻,活生生排出一条几乎密不透风的海上钢铁走廊,保证运输队伍的万一失,不会因为破交行动而导致崩溃!

日美两国的海军力量加在一块儿,是令人非常头疼的麻烦!一次『性』涌入日本的美军战机赫然足有三千架以上!后边更多的源源不绝,并在日本到朝鲜沿岸开始大肆部署数以百计的雷达站,直接组成一条探测距离二百公里、中间几乎没有死角的庞大侦查阵列!


状态提示:第858 深海钻洞!陆沉日本开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