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贞观俗人>第314章 总有刁民想害朕
只有八百字。

“老师这字是哪位大家的字体,以前没见过!”

承乾写千字文用的是褚遂良和虞士南根据王羲之王法而来的楷体,在书法史上王羲之地位极高,楷书是在唐代时才正式定型成熟,而行书是在楷书之前。唐代有名的楷书大家,当属唐初的欧阳洵、虞世南和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赵等人。

欧阳洵是融南碑北志而形成欧体,遂虞二人则是变王法而广大教化。

王法便是王羲之的书法,不同于其它人的书体,王羲之的被称为王法,就因为他的书法成就是创立新体,这些变体就包括了行草楷诸体,他建立的是法,而不是体,后来的书法家称这种法为中和之法,是后世培育出各种体的土壤。

所以说,王法,其实就是欧体和褚虞等当世大家的基本。

承乾的书法师从褚遂良、欧阳洵、虞世南三大当世书法家,这三人又都是楷书名家,承乾的楷字写的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一手行楷很好看。

可秦琅写的字体,承乾却没见过了。

秦琅以前学过书法,自然是临过无数贴的,什么各种各样的唐宋名家的贴都临过,各种体都学过,基本功还是有的,只是他讨厌书法,所以也没啥成就。

跟承乾比,也没强到哪去,因此也被李世民嘲讽过。

他现在写三字经,准备做试版,所以他选的是适合印刷术的字体宋体,宋体本就是宋代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字体,笔画粗细变化,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份,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

这种字体很适合雕版印刷,雕版时方便,印刷出来也好看。

只是这毕竟是几百年后才会出现的字体,在楷书都还刚在进入成熟阶段的唐初来说,确实是没见过的。

承乾还以为是他没学过而已。

“这是秦体,老师我新创的一种适用于雕版印刷的新字体。”秦琅很大言不惭的说道。

承乾放下笔,认真的观看着秦琅用‘秦体’写三字经的雕版。

采用的是竖版,一页一百多字。

为了便于理解,秦琅还特意添上了标点符号。

承乾也觉得很新鲜,于是秦琅一边抄一边教他这套标点符号,承乾学了之后觉得挺有用处,尤其是对于他们初学者来说,许多经书难懂,就是因为有些断句问题导致的歧义,有了这标点符号,无疑提供了极大帮助,甚至能成为文章的辅助工具,比如一句话后的句号和问号不同,就表达出完全不同的意思。

句中的逗号和句号,也能分清前后文。

八百字的三字经,秦琅用了好几天时间才写好版,总共写了五个版面,然后又写了一个书名版,里面还夹了一页序文,以及还会在上面留下版号、出版时间、发行地址、写工、刊工、印工、表禙工等名字。这些信息既能明确责任,也是统计工作量发放报酬的一种方式,当然,也是对这些人辛苦的一种表彰纪念,也方便往后查询等。

“为便于印刷,我们的印刷书籍会与现在的册页书和卷轴书不同,我们这个书是先印刷单页,再两面印刷,然后再装订成册,对纸的利用更高,也更便于阅读。”

一本书要印刷出来,得经历很多环节,写工写版、刻工刻版,印工印刷,表工装祯。

“现在我们已经把版写好了,交给我们请来的雕刻工雕在木板上就行了。”

“哪请来的雕刻师傅,他们会雕吗?”

秦琅请来的雕刻师是雕刻印章的老师傅,印章雕刻时会根据需要有阴有阳,雕版印刷用的是阳文,所以这个难不倒老师傅,把写好的版反面蒙在木板上按版雕刻就好,跟雕印章没啥两样,就是字多点而已。

雕版这个环节,也是雕版印刷里的关键一环,毕竟雕字不易,而如九经这样的经书,动不动几十万字,一版百多字,一卷就得百多个版,一本书几十卷,就得上千版几千版,一个师傅一天雕不了多少,所以要完成一部大书,雕刻是最费时间精力的。

这就需要更多的雕版师,得成百上千的专业人才,这才是最制约雕版印刷术的地方。不过好在,雕版只是一门普通的工匠技艺,培训起来倒也不难,而这些雕版师其实也不需要识字什么的,反正按写好的版刻就行了。


状态提示:第314章 总有刁民想害朕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