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政客>第六百五十五章 最后的布置

(感谢bread84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书友130105180006025的打赏,谢谢了。高速更新)

一切的布置都已经安排好了,拔掉了大凌河城外围的据点之后,苏天成的一门心思,完全投入到攻打大凌河城的部署上面去了。

攻打大凌河城,是牵动朝廷和后金神经的事情,双方都是高度重视的,苏天成甚至可以预料到,朱由检和皇太极两人都是睡不着觉的,都是牵肠挂肚的,相比较来说,皇太极可能是更加的担心,毕竟出发点不一样的。

皇太极从父亲努尔哈赤手里接过了重担,目标就是要统治中原,为了这个目标,雄才大略的皇太极,极尽个人的能力,殚jing竭虑,慢慢的令后金强大起来,在崇祯九年的时候,正式登基称帝,建立国号大清,表明了就是要消灭大明政权的。

朱由检也是很辛苦的,从哥哥手里接过了一个乱摊子,一心想着建设好,吃不好睡不好,面临着说不清头疼的问题,二十多岁的人,有些时候,cao心的事情,根本就不是这个年纪能够承受的,加之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皇宫里面,没有经历过什么实质xing的磨难,从个人的能力方面来说,的确是比不上皇太极的。

苏天成的穿越,改变了一切。

农民起义军被彻底剿灭了,李自成、罗汝才、张献忠、紫金梁、老回回等义军的首领,悉数倒在了他的手下,庞大的义军队伍不存在了,长期遭遇苦难的北方诸省,总算是慢慢的安定下来了,虽然问题还有很多,特别是各级官府存在的问题,但总算是有了一个稳定的基础,维持下去。机会成熟之后,再来进行重大的改革,完全是可行的。

通过了苏天成的努力,加上朱审烜、闫子章等人的努力,陕西省和河南府,已经成为了北方诸省的榜样,朱由检也开始高度重视官府的问题了。对于那些欺压百姓、胡作非为的官员,严厉惩处,可以说,目前的情况,比起前些年,好一些了。尽管根本的问题还是存在的。

这也是苏天成着急的地方,想着在大明朝的内部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基础,要不然引发了大规模的动荡,就给后金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了,一旦后金找到了合适的机会,开始了战略xing的进攻。苏天成耗费的苦心,很有可能付诸东流的。

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不敢小觑。

所以说,苏天成必须要拿下大凌河城,说一千道一万,事情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着急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苏天成有着足够的信心,在短时间之内拿下大凌河城。几百年之后的大规模战斗,同样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攻下一个城池,不一定要很长时间了,只要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也就是一天到两天的时间,就拿下来了。

所以说。攻打大凌河城,不应该耗费很长的时间,最多就是一天到两天的时间。

这一切的依靠,就是炮兵营。

炮兵营开始布置的时候。苏天成是亲自参加的。

炮兵营卫指挥使秦睿很清楚,这一次攻打大凌河城的战斗,重点在于炮兵营能不能发挥出来决定xing的作用,两百门红衣大炮和大将军炮,同时发威,这样的场景,秦睿也没有见到过,可以说炮兵营这次发she出去的不是炮弹,是白花花的银子。

炮兵营的将士,早已经熟练cao作所有的火炮了。

火炮的位置摆放,分为了三个梯次,第一梯队七十门红衣大炮,第二梯队三十门红衣大炮、四十门大将军炮,第三梯队六十门大将军炮。

经过改进之后的大将军炮,与红衣大炮的威力差不多了。

分为三个梯次摆开,也是因为地势的限制。

至于说弗朗机炮和虎蹲炮,早就准备好了,一旦二百门红衣大炮和大将军炮发挥出来了威力,炮兵营的将士,立刻推着虎蹲炮和弗朗机炮,靠近城墙,轰炸驻守城墙的后金军士。

苏天成到三个阵地都详细看了。

黑黝黝的火炮,在将士们的jing心护理下,显得非常的威武雄壮。

秦睿一直陪着苏天成。

看完了三个梯次的火炮之后,苏天成终于开口了。

“秦睿,毕大人和众人研究出来的火炮she程,能够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是非常关键的,炮兵营一定要掌握娴熟,能够随时运用,这一次攻打大凌河城,炮兵营的重要,我就不多说了,进攻将士伤亡的情况,说到底就在你们炮兵营的表现了。”

“大人放心,末将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所有的将士,都明白肩负的责任,大人看着,这一次要是不能够将大凌河城的城墙炸出来一道缺口,末将甘愿领军法。”

“我知道,不仅仅需要炸开城墙,还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炸的守在城墙上面的后金鞑子,毫无还手之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的,我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拿下大凌河城,后金鞑子的斗志不可能被摧毁,他们一定会做出来殊死的抵抗的,所以说,冲进了城池里面,真正的战斗才开始啊。”

守卫大凌河城的,有接近三万的后金军士,何况这些后金军士,熟悉大凌河城内的环境,一定会抵抗的,城内的战斗,一定会更加的惨烈,这方面,苏天成已经做好了准备,所以说,打头阵的必须是江宁营。

这样的安排,也会令江宁营付出重大的牺牲,但这是不可能避免的。

炮兵营的安置,重在保密,这方面,秦睿已经有了


状态提示:第六百五十五章 最后的布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