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我的妖娆大明>第187章天下第一字号与单身趴

“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徐辉祖,锦衣亲军卫指挥同知徐钦接旨!”耿炳文将圣旨双手高举大声喊道。

“臣接旨!”徐家父子纵然心里奇怪,却也不敢有二话,见此情景只得第一时间下跪接旨。

在场的徐家其余众人,反应稍稍慢了一拍,更是不明就里,不过也是接惯了圣旨,见惯了大场面的,马上也跟进,于是瞬间乌泱泱跪倒了一大片。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徐氏嘉门,三代辅国,元良贤德,宝树初成,惟愿华盖,永镇社稷。故今钦定冠字,谕省圣命,谨加恪勉。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曰伯明敬父。钦此!”

“臣谢主隆恩,陛下万岁!”

这旨虽是顺利接下来了,可徐家父子都有些懵,事先一点风声都没有漏出来,甚至昨天徐辉祖去三请的时候,耿炳文都还像没事的人一样。照理来说,这么大的事情,以耿炳文的性格,不至于拿来如此儿戏的。

不过再怎么说,总的来说这也是皇恩,是一项极大的荣誉。皇帝亲赐冠字,几乎是开国以来的头一份,毕竟一般来说,这冠字都是父亲和师长所赐,而一众皇子皇孙们又不用这个东西,所以这一行为基本上就是公开表达了对徐钦的厚爱。更不用说公开在圣旨中以极高的规格肯定徐家的功绩,也毫不吝赞美之词地明确地表达了对徐钦未来的期许。这等圣眷荣耀,绝对可以说是别人家是怎么都羡慕不来的。这一点在耿炳文脸上复杂的表情中就清晰地体现了出来。

唯有徐辉祖是真有些脸黑,他辛辛苦苦为徐钦构思了多时的字号说没用就没用了。而且耿炳文这个老家伙,竟然一直瞒着,直到最后的关键时刻才拿出圣旨,还差点让徐家出了丑,更准确的说,其实已经出丑了,接圣旨连个香案都没摆,也是亏得在场的都是自家人,否则纵使是情有可原,却也说不得还得被弹劾一个大不敬之罪。

“长兴侯,这样做不地道吧?”努力忍着,等仪式完成,徐辉祖才黑着个脸问道。

“呃,魏国公恕罪,老夫实在也是没办法。老夫也是刚刚散朝出宫的时候,才在半道上接到的圣旨。而且陛下在给老夫的这道圣旨上面,明确要求老夫最后给钦哥儿冠字的时候才拿出来,你看老夫能有什么办法?”耿炳文一边说,一边从袖子里拿出另一卷锦帛。

原来耿炳文拿到的是一道手谕。趁着他展开给徐辉祖看的时候,徐钦也伸头瞟了一眼。果然是朱元璋的中旨,一贯的白话风格,而且很任性地特意要求耿炳文一定要在最后的冠字祝词的时候再拿出正式的敕书。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明朝的圣旨大致分级。

和之前历代大致相同,明代正式的圣旨也可分为册、诏、敕三等。

简单理解,册对应的是册封皇后、皇妃,及所有的爵位之类的最正式的场合,而且一般来说有明确的针对对象,也就是平时常说的册封。诏书则是皇帝正式的发布公开命令的文书,内容大多是针对全天下臣民的公开信息,比如发布大诰、发布逆臣录等法令的时候,就是用诏书。而针对于某一个人,或小团体的正式命令,但不涉及永久性和必须昭告天下的情况,则用更低一等的敕书。

上述三种正式圣旨,一般情况下都是要经过整个朝廷认可的。明代废相之前,这些都需要得到丞相、三省的认可和同意,才能够顺利的发出去。而明代中后期,内阁形成之后,也需要得到内阁的同意。

但实际上,就算是在朱元璋废相到内阁形成这段时间,其实这种正式圣旨一般情况下朱元璋也会在朝会上公议。只不过朱元璋的权威够重,就算是有时候像这次一样,直接发出来,也没人敢说什么。不过这种未经公审的圣旨,在后来即演变为了明朝的中旨,实际上就是没有公信力的圣旨的蔑称。

但不管怎么说,圣旨就是圣旨,经过正式渠道出来的圣旨,如若有人不遵从,那便是毫无疑问地抗旨不遵。而即使是后来被藐视的“中旨”,也极少有臣子敢于正面抗旨,最多就是借由一些迂回的渠道,来个封还之类的。

最后皇帝有时还会临时发出另一种非正式的圣旨,这种皇命一般称之为手谕。这种非正式的圣旨,形制不定,有可能是直接用敕书的形式,也有可能是用耿炳文拿到的这种相对比较正式的锦帛,还有可能是一张小纸条,甚至有可能是直接传旨人员口述,不过命令的内容一般都是比较小的事情。

这种命令的具体效力,就要看皇帝本身的权威了。不过很显然,朱元璋的权威绝对足够,哪怕是最不正式的口谕,违抗的话也极有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徐辉祖被他这么一堵,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强迫自己咽下了这口气。冷静下来之后他也不由得想,朱元璋亲赐的这冠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不管怎么说,徐钦还是心情不错的,总算是有字号了,也意味着自己的社会地位正式进入成年行列。虽说“明敬”这个字号让他忽然想起了后世那位以个子不高而闻名的人,不过他倒也不是特别介意。

实际上朱元璋亲赐这个字号的用意再明显不过,以帝国国号中的“明”为字,很难让人不往圣眷优渥上面想。至于后面的“敬”字,则一方面与他的名对应,一方面也构成一组期许极高的褒词。

一件人


状态提示:第187章天下第一字号与单身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