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宋枭途>第四十二章 胜者王侯败者寇

“你怎么看,你同不同意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

蔡仍听言,沉默了一会,道:“现在的确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时机。”

蔡京随口道:“这么说来,你是同意联金灭辽了?”

让蔡京没想到的是,蔡仍竟然摇了摇头,道:“我不同意。”

蔡京道:“哦?你不是说,现在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时机吗?”

蔡仍道:“机会是不错,错过了,可能再也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了,可问题是,咱们大宋真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吗?”

蔡京道:“说说你的理由。”

蔡仍道:“咱们大宋的军队主要分三部分,中央禁军,河北禁军,西北禁军……中央禁军什么情况,我不说,伯父您心里也一定清楚,它已经不能再打仗了,至少是在重新整编、重新训练之前,它已经不能再打仗了,而河北禁军,因为宋辽百年和平,已经有百年未动过刀兵了,小侄虽然没去河北前线实地考察过,但小侄仍敢断言,河北禁军可能比中央禁军还不如,现在唯一能打的,就只有西北禁军了,可西北禁军这两年接连大战,伤敌一万,自损八千,更何况现在西北禁军还要防备西夏反扑和准备收复西夏,敢问伯父一句,咱们大宋拿什么来收复燕云十六州?”

蔡仍说得不错,但却有点小觑了北宋王朝,也有点小觑了童贯。

童贯既然主张收复燕云十六州,那他当然能凑出一支军队。

事实上,童贯早就在做准备了——这几年间,他已经将西北禁军扩充了三分之一。

在童贯想来,多出来的这三分之一,再加上中央禁军和河北禁军,应该就够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了。

所以,对于蔡仍的这个观点,蔡京不置可否,他道:“还有吗?”

蔡仍道:“经济……伯父掌管整个大宋,不可能不清楚,大宋的经济应该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与辽国之间的战争变成了持久战,那对大宋而言,将是沉重的打击。”

蔡京听言,眼中精光一闪!

他看着蔡仍的双眼,问道:“大宋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你是从哪听说的?”

蔡京最擅长的,便是理财。

他在经济方面,思路开阔,并且很有创新。

在他拜相之初,有六七个巨商上门讨债。

他们拿着借条找蔡京要钱说:“哲宗朝时,朝廷出兵攻打西夏,曾向我们借钱三百多万缗,至今未还,您现在当上了宰相,看看朝廷什么时候能将这钱还上?”

蔡京向赵佶做了如实汇报。

赵佶面有难色:“此事该怎么办才好?”

蔡京很有信心地回答说:“给臣点时间。”

不久,蔡京下令,盘点皇城诸司库藏,将那些多余而无用的东西,打包作价抵债。

不出半年,蔡京便将北宋王朝所欠之款全部还清。

然后,蔡京在经济体制方面的变法,尤其是茶法、盐法的变革,很快就见到成效,源源不断的税收财富汇集到京师。

短短几年时间,北宋朝廷就从入不敷出,变成了有五千万缗的存款。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佶开始变得穷奢极欲,而且胃口越来越大。

为了保住他自己的宰相之位、保住他自己的权力,蔡京这些年可以说是绞尽脑汁的帮赵佶找钱。

在外人看来,蔡京的能力极强,生财有道,现在的大宋国富民强。

可只有掌管现在的大宋的蔡京清楚,由于赵佶太过铺张浪费、穷奢极欲、穷兵黩武,现在大宋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是蔡京现在最担心的事,他也正在绞尽脑汁的解决和掩盖这个问题。

不想,这个问题,还是被人看出来了!

而且,看出这个问题的还是他的侄子,一个才十七岁的少年郎!

蔡仍沉默了一会,才含含糊糊的说道:“官家花得太多了。”

蔡京一听,就明白了,蔡仍是怎么判断出来的了。

想想也是,赵佶如此大张旗鼓的大兴土木、大肆浪费,花费无数,有心人又怎么可能不去算这笔账?

蔡京道:“钱的事,我自有主张,说别的吧。”

蔡仍非常识趣的直接转移话题,道:“兵力和钱虽然是我不同意的原因,但还不是我不同意的最主要原因。”

这回,蔡京真是有些诧异和不解了,他不明白还有什么比兵力和钱还重要,难道是因为师出无名吗?

蔡仍哪能跟蔡京卖关子,他很快就主动说道:“我不同意的最主要原因是,与女真人联盟。”

蔡仍的话,是真出乎蔡京的意料了。

事实上,反对联金灭辽的人,也有不少。

像真定路安抚使洪中孚就上凑说:“燕云之地的士人和豪族其实并无归附咱们大宋之意,所谓壶浆迎降之说毫无根据。再看今日之大宋,政风败坏,钱粮不足,军队缺乏战斗力,诸路帅臣皆不知兵,若贸然出师北伐,必遭失败。今承平日久,兵骄将惰,一旦开战,必将溃不成军。欲以无纪律之骄兵进攻他国而取胜,与缘木求鱼有何区别?万举万败,其理必然。如若出兵,则必将自取其辱,而遗患于将来……”

还有保州通判张毣也上书说:“辽人之势虽数为女真所挫,然而上下未叛,其国尚立,说辽国要灭亡,乃是边臣为了迎合官家所杜撰之事,不可当真。”

可像蔡仍这样的,说最大的问题是来自于金国的,还真没有。

蔡仍解释说


状态提示:第四十二章 胜者王侯败者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