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不断,大国兼并小国的灭国战争在所难免。各个诸侯国为求其自国的强大,纷纷变法,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使之成为一方之霸主。秦国呢,本是西陲之国,周围有韩、魏、赵环视,西北有月氏、羌,还有北方的匈奴相威胁,内部有义渠等少数民族乱国。秦国可以对此来说随时都可被兼并的危机,加之其民风彪悍,内斗不断,国乱。公元前356年至350年,商鞅变法,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的全面改革,使其战斗加强,为后来开疆扩土奠定了基础。到了宋朝,国家积贫积弱,分化事权,集中皇权,宰相一职多任。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分割宰相军、政、财权,其官职不断的增加,导致机构臃肿,这就是冗官。为其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制北方民族南侵,稳定社会秩序,不断的扩充军队,冗官冗兵导致财政支出增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财政收入锐减,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大力削减武将的兵权,领兵将领没有调兵之权,导致兵不识将,兵员调动缓慢,贻误战机,导致与辽、西夏作战惨败。治平四年至熙宁元年,王安石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欲改变积贫积弱之现状,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供天下之费。明朝中叶,兼并土地严重,王公、皇族、勋戚、宦官利用其特权以投献、请乞、夺买等手段大量占夺土地,徭役杂税繁重,各地起义不断,蒙古、女真时常寇边,边境不宁,南方叛乱不断,内忧外患,再加之黄河屡次决口,数万百姓流离失所,百姓生于水生火热而不敢言,其弊端有五,宗室骄恣、熏官瘝旷、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匮。神宗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改革,对于政治方面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军事方面加修长城,抵抗外敌,通贸易,新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并兼治运河;经济方面清查土地,推行一条鞭法。国欲强,民族复兴,变法是富国强兵之唯一。”国治的此番说辞说的是在朝的大臣们是哑口无言,目瞪口呆。康有为、梁启超站于国治的身后,望着身前的国治不知道自己此时该说些什么。光绪皇帝也是听的是振聋发聩,道:“有据有理,说得好,康卿。”
“臣在。”
“你去草拟宪法章程,通报全国。”
康有为听了之后,喜及而庆,跪下道:“吾皇圣明,臣即刻去草拟。”
之后太监站出宣读圣旨,道:“传朕旨意,封四川进士何国治为大理寺卿兼内阁大学士,赐三眼花翎。”
国治跪谢道:“臣谢皇帝陛下,吾皇圣明。”
退朝之后,光绪皇帝单独把国治留在勤政殿。光绪皇帝进入之后坐于殿上,其案桌之上是摆满了奏章,随后国治进入之后跪下,道:“臣在此叩见皇帝陛下。”
“何卿平身吧。”
“谢吾皇,”国治起身之后看到案桌之上的这些奏章,有些关心的道:“皇上,你要注意龙体啊!”
“从此开始变革之后,各个地方送到阁部的奏章不断,需要朕去批阅,轻松不了。朕不是一己之君,而是天下之君,你来看此湖南的一个举子送上的一份奏章,朕将他压了下来。”光绪皇帝将这份奏章递给国治,国治接过皇帝手中的奏章,看了一会儿,顿时惊了,道:“要杀康先生。”
“是啊,他列举了康卿的十大罪证,条条都是死罪,如今是变革的关键时刻,所以朕将它压了下来。”
“此乃圣明之举。”
光绪皇帝听了国治的话之后,心里舒畅了许多,道:“整顿吏治最为关键,你的文章朕以看过,传朕旨意。”
国治起身之后,跪下道:“臣接旨。”
“官员宿妓吸食鸦片很严重,朕要你查封在京城的所有的烟馆妓院,肃清吏治,即刻去办吧,刻不容缓。”
“臣领旨。”
“你退下吧。”
“臣告退,”国治退出勤政殿,前往大理寺衙门,师爷上前来迎接,行礼道:“属下前来恭迎何大人。”
国治看着师爷,道:“你是什么人?”
“属下是大人身边的师爷,苏常。”
“师爷苏常。”
“属下在。”
“集合府衙所有官兵,跟本官前往东郊的天一客栈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