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本来想在刘艳跟前激动地炫耀一番自己的计策计谋,分享一下他的激动心情,再让刘艳因要评职称和评选优秀教师有求于自己,依身亲热一番,不承想刘艳中途口喘粗气,不省人事,险些出了人命,吓得他差点也昏厥过去。幸亏急中生智,狠掐人中,救醒了刘艳,不然如何收场?啊呀,以后还能不能再和刘艳有亲肤之昵呢?多可惜呀!自他搞婚外情以来,刘艳还是第一个和他有持久关系的人,而且是那样默契,心有灵犀一点通,彼此享用,甚过家里的配偶。那从此之后是不是要和刘艳在那方面告别了,享用不上了?他害怕她不省人事的可怕情景,那是兴奋之后的短暂休克,他不懂医学,不敢问医生此症状的前因后果,问校医,已经弄僵了关系,自然不能问。不过,一会儿精明的他又想出找借口的一招,就说和老婆发生关系时出现这种状况是怎回事?会不会休克,甚至生命危险?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刘艳并没有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出现可怕的一幕。他最关心的是刘艳昨晚上和男人的亲热没有,亲热出现问题没有?没有出现问题,那他们之间还有亲热的可能吗?
昨晚,校长多次被惊醒,刘艳此时是不是和男人的亲热,会不会出现类似症状?他失眠了,看着麻黢黢的窑洞,盼天早些亮起来。
早早起来,吃过饭,早早地来到办公室。他的心却跑到刘艳家,不时张望窗口,校门口学生涌涌不断走进来,终于看见了刘艳。
校长赶出门,叫道:“刘艳!刘艳!”刘艳扭转头,校长招了招手。刘艳向校长走来。
看着刘艳走进来,校长像一日三秋似的看着刘艳,第一句话就说:“昨天晚上没有事吧?”
刘艳马上明白校长的意思,说:“没有事,能有什么事?”
校长立刻反唇相讥说:“那在我这儿徒死纳命的,是故意吓唬我哩!”
刘艳说:“那你放自觉一点,不要再打人家的注意。”
校长说:“那你是故意装出来给我看的?”
刘艳说:“你看我是装出来的吗?像装出来的吗?”
校长说:“你们没有试一试,再出现那种情况没有?”
刘艳说:“我们试没试是我们的事,与你没有关系。”
校长说:“啊呀,你还在生我的气,昨天不过是开玩笑,评职称评优秀教师,哪能少了你,没有你,全校再没有合格的了。”
刘艳说:“这才是一句让人满意的话。”
校长说:“昨天就没有一句让你满意的话,所以就故意徒死纳命给人看,吓唬人,逼我就范。”
刘艳说:“我逼你了吗?我逼你了吗?”说着转身出了门,上自己的办公室去了。
令校长放心的是没有事,虚惊一场,一切如常。这意外的惊恐没有事了,另一件事却突显出来。
校长心里装着儿子的升学考试,经过自己的精心策划,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把学校老师是师范生的,语、数、理、化,学的好的摸底了解了一番,为自己的儿子升学考试答题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他又不能做得太露骨太自私,太明目张胆,假借拓展老师们的知识水平,选出了授课老师。
这一天放学后,除过六年级老师,其他老师都被集中到四年级一班教室,听景升翼讲一篇叫《祝福》的鲁迅的小说。
校长十分谦虚,拿着文件夹,像一个忠诚老实的小学生,准备做认真的听课记录。景升翼走进来,校长首先站起来,让先等一等,坐在下边。
“我们利用放学的一个小时,叫几个老师陆续讲几节课,以拓展和提高老师们的知识水平。”校长开明宗义地说,“我们的目的很清楚,学以致用,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所以要求大家,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现在就请景升翼副主任给大家讲语文课。”
也许是紧张,景升翼站起来竟有些抖,走上讲台,脸色发青,语音颤抖:“老师们,我的能力有限,课讲得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错误,请大家指正!”
“我《祝福》。”黑板上书写出“祝福”两个字,字迹工整,很有书法风味。
“《祝福》是鲁迅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作品,小说中描写了一个失去丈夫失去孩子的孤苦伶仃的青年妇女——祥林嫂。在新年来临的时候,参与鲁四老爷家祭奠祖上的种种冷遇,这也不让拿,那也不让动。因为她寡妇再嫁,死了男人,又死了儿子,是浑身充满晦气的人,为了和其他女人一样,她还捐了门槛儿钱,但还是不能和其他女人一样,参与祭祀活动。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精神上的摧残,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的痛责和鞭笞,也反映了鲁迅先生渴望妇女解放,推翻封建礼教的强烈愿望。”
景升翼在《祝福》右下面写出作者的名字,鲁迅。
“鲁迅先生是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我国文化领域里的一位旗帜鲜明的文化斗士。他旗帜鲜明,文笔犀利,刻画人物入骨三分,使一些民族主义的懦弱分子,胆战心惊,惧怕三分。我们的领袖曾称赞鲁迅先生,骨头最硬,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鲁迅先生对党领导的革命寄予无限的希望,他说在你们身上寄托着民族的希望。鲁迅先生生活在清末民初,鸦片战争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动荡不安,国民经受着空前的灾难。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为中国悲惨的命运而寻找出路,寻找解放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