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亚洲与非洲交界的红海沿岸,常有来自非洲大沙漠的风,送来一股股炎热的气流和红黄色的尘雾,使天色变暗,而呈暗红色。

这里是世界上温度最高的海,适宜生物的繁衍,所以表层海水中大量繁殖着一种红色海藻,使得海水略呈红色,因而得名红海。

两岸特别是非洲沿岸,是一片绵延不断的红黄色岩壁,这些红黄色岩壁将太阳光反射到海上,使海上红光闪烁。

一艘“行星理事会”的特殊运输船只正快速地通过这里,船上有一个被70名荷枪实弹的士兵看守的巨大容器,它的目的地是阿拉伯半岛的一处隐秘的军事基地。

这个军事基地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任务,已经被重新改造过了,在地下70米深的地方专门新设计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泳池。

同时基地还从距离红海13.7公里的地方引入海水,通过巨大的管道源源不断地输入。经过为期15个月的海水培养,使其成为盐度和有机物更高的培养皿。

尾随在运输船后的,是一艘排水量3700吨级的轻量级驱逐舰,这是专门为追求迅捷的机动力而设计的小型驱逐舰,但是船上的武器设备已经老旧,服役期很长,已经到了快退役的地步。

派这样的舰船护航也是没办法的事,“行星理事会”在此地的军方机构,距离非洲东部最近的军事基地,目前也只有这一艘船能担任出航护卫任务了。

军方的要求很急迫,根本来不及调遣其他的船只了。

隐秘军事基地的地下。

“还有多长时间才能运到?”

一名有些不修边幅的、形貌伟岸的中年人问道,他胸前军服上有两排亮闪闪的勋章。

“还有大概29个小时,是今天中午1点半左右发来的通讯,苏博士,您看。”一名侍卫兵抬起胳膊,空中瞬间出现了一个弧形的光屏,看了看上面的通讯记录。

那名被称为苏博士的人瞅了一眼,摆摆手嗯了一声,在太阳穴上揉了揉,有些焦急地转身离开了实验室。

那名侍卫抬头看了一眼,六角形玻璃后面实验室里其它研究员正在忙碌的身影,他们的面前是不断变换数字信息的墙壁,快步跟了出去。

地下研究室的闸门在两人身后无声地关闭了,不远处灯火通明的观望台上,两名研究员在紧张的分析面前竖立仪器上的数据,其身下是泛着波光的水面。

“等等,苏博士,您来看下这个!”一名研究员在察觉到苏博士从其身边经过,赶忙叫住了他。

苏博士停下了脚步,往研究员所指的光屏看去,不禁皱了皱眉头道:“这些营养液的温度怎么这么不稳定?”

“应该是20天前放进去的蓝藻,繁殖太快了,它们的热量在达到一定规模后产生了光噬体症候效应,并且很难控制种群数量。”

“用荧光剂把它们整体标记一下,用氮气注入,观察3小时的种群变化量并记录。如果还是不能控制,就每小时清理一次,把多余的蓝藻消灭,控制在1度范围内,不能再高了。”

“是的,我们正想这么做呢,但想先征求一下您的意见。”

“不用征求我的意见了,你们自己做决定。还有29个小时才运到,我只有一个要求:务必要精准控制,决不能出差错,听明白了吗!”

“好、好的!”

那名研究员察觉到苏博士的急躁心态,立刻保证道。

苏博士是这次研究项目的首席生态研究员,虽然是临危受命,很仓促,但是没有人怀疑他的能力是这方面的顶尖者。

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太平洋号”星舰上的另一位博士——苏青羽的亲爹苏哲。

他本来是在亚洲中部山脉的“行星理事会”8号研究基地工作,已经研究类似的项目近43年了。但是,这次的发现太重大了,军方机构要他无论如何都要参与进来,并负责领导这次项目。

“咦……我的笔记本放到那里去了?怎么又找不到了……”他坐着超高速电梯上到地面后,才想起来,似乎忘带了笔记本。

“唔——你,下去一趟!到中间那个有巨大六角玻璃的研究室去找找,我的笔记本好像落在哪儿了。”

“是!”那名军方特派的侍卫兵立刻一路小跑,坐电梯返回地下。

“呼呼——苏博士,可算找到你了!快跟我走,军方紧急会议。”

一名刚从直升机上下来的军人,眼见着从停机坪跑来,直奔紧急消防梯上,滑落到大厅的地面,气喘吁吁地冲他喊道。

“嗯?发生什么事儿了?”苏博士吃惊地看着他。

“不知道,我是奉命来接您的。快走吧!”

苏博士眉头一皱,似乎预感到有什么不好的事儿,跟着那名军官迅速跑上了通往停机坪楼梯。

……

红海上阴云密布,似乎从沙漠吹来的狂风,夹带着一股咸腥的味道。

运输船的时速在不断减慢,通过这片海面的水路不太平静,风浪有渐高的趋势。

这区域不仅有大片的红藻和一段暗礁区,看起来今天这天气也有些诡异。

运输船的船长显然是一名经验丰富老司机,但是,那些他早已熟得不能再熟的航道和天气也许不是大问题,而是那船上一百多名士兵让他很不自在,总有种被人监视的感觉,所以这次驾驶格外小心。

“呸!这扯淡的鬼天气!”他往甲板上吐了口浓痰,骂了一句。

一路的航行都没有遇到任何风险,两岸的峭


状态提示:32.红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