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没多久又停下,周廷琰有些奇怪的问道:“怎么又停了?”在他问之时,周廷婕正好赶了过来。
“已经到了渡口,这次过去需要坐船!”老太太和蔼的说了句就先被扶下车。
“到了渡口?”
周廷琰一脸不解,心说自己骑摩托从那陈瑶湖到青山可以用飙车的速度,怎么到这里咋还来个渡口呢?
一脸不解的也跟着下去,没想到看见的车外的场景,恍如进入了远古时代一般,所见的陈瑶湖就是个大湖,跟大海差不多,而那陈瑶湖镇的花园街,尽然是在南面的湖对岸。
而那个双河口的小村庄,现在就是个土墩河口,而后面的王家山和周庄等几个小村落现在就是个小湖岛,至于去那水圩村则是需要坐船过去!
在心里感叹的同时又突然明白过来,自己现在所见的是地方不是镇就是个小村落,而东边湖里的那些农场,都是解放过后通过劳苦大众一锹一铲一担担的给挑出来的,让江提加高加固也是人堆积的。
当他还在想时,周山和小敏将他喊回神,要带他去登船。
“奶奶,这湖的面积有多大呀?还有就是,我怎么还看见那湖中好像有人住呢?”现在这里的场景和自己自懂事以来看见有很大区别,想要知道个前因后果,还是得问现在的人。
队伍先后上船,而车队的马车则是放在了岸边的码头驿站。
上船坐好,老太太摇头说不清楚,周廷婕就趁机给他解释:“这个湖的面积有二十万亩大,与那东边的枫沙湖相连,养育了这一方好几万人呢!至于那湖中的人,他们确实是在那住,哪里是排墩,住在上面的人也是靠这湖里的东西生活!你看见那些荷叶跟菱角和鸡菱果没,那些东西到了采摘季节,能够让人一家过个好年呢!”
“那这里有人承包,或者说打渔没人管吗?”
“承包?”周廷婕好笑道:“这么大的水湖谁能成承包的了?”
听完才想起,承包鱼塘这事貌似是在后来才有的,现在好像就土地和山林归地主老财,水塘几乎就是野塘,鱼虾只要渔民能打起,那就可以卖钱的。
“我们现在要怎么去大通?难道就划船过去吗?”周廷琰换个话题问道,也顺便看着那倒退花园街,是想过去走一趟,可身体不允许,只能等时间了。
“那里有江提,要过江还得换船的!”
顺着她所指看过去,几里外的水面出确实有人家居住,如此场景真可谓是,寥寥炊烟飘,小影网织纱,水上人家客,一番好景色呀!
在船行驶当中,周廷琰时不时的指问自己看见的人家和地方,虽说有很多熟悉的村名,却又是陌生的场地,感受这里在几十年后水干住人家,难免不有些感叹。
船行驶是人摇浆,所以速度不算快,就比走路强一点。
在船上吃了一顿,直接舀了一碗清澈的河水喝,大概两个多小时后,船舶停靠在了江边的岸旁,领头的朱甲给船夫一笔费用,然后招呼一声下船去到那简易的码头处,然后和那管理之人讨价还价一番,最后商量好了交钱,周家一众上船。
周廷琰瞧着眼前,江水还是小时候的那个江水,景色却不再是曾经自己看见的那个;那个未来的长江大桥处,现在就是河岸的小高山,青绿的颜色勾画着大好的山河。
到了对岸大通镇的码头,看着眼前的江边小镇周廷琰差点没惊掉下巴,这里虽没有那高楼和大厦,却是和那江南的小城一样,和自己曾经所见的和现在完全就是天壤之别。
“廷婕,这里是大通?我怎么感觉像是进入上海一样?”上岸后难免惊讶的打听,其他人也先后上岸,而东西则是有下人拿,至于老太太哪里有周廷卿陪着。
对于他能说出上海这个地方,周廷婕已经见怪不怪了,过来扶着他笑着道:“这还真让你说对了,这里就叫小上海……”
在她的介绍中,周廷琰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重新认知了这里的一切,这时的大通镇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集市和码头,有古诗这样写:“芦荻偏留缆,渔罾最碍船。何曾怨川后,鱼蟹不论钱。”可见这里是多繁荣。
这里在元代起就发展了商业港口,虽说明代实行了海禁,但本国的商人还是喜欢在这里做生意;到了清代的咸丰年间,由于清政府无能,就被迫的和外国人签了条约,将这里添加了给外国人的长江航行权和内地的传教权,大通古镇也从此成为列强的猎取目标之一了。
虽然这里被列强瓜分了不少地盘,但也带动了这里的经济发展,晚有四大民国商铺,除了这个有小上海美誉的大通,还有安庆和芜湖以及蚌埠这三处。
周廷婕边走边跟他讲徽皖的故事,他也是一边听一边看周围。
江里是帆船小船货轮数不胜数,岸上是码头工人货物忙碌不停,街上的房屋是徽派样式的商店,买卖与吆喝声讨价还价吵杂个不停,还有那穿西装和穿长褂人,与拉黄包车和擦皮鞋以及那些黄发蓝眼的来往人群在这里穿梭着,就好像是那到了逛庙会的时候一样,车水马龙繁荣的超乎了他的想象。
在介绍中还得知这里除了商店,更有不少的小型工厂和作坊,生产人们的生活所需,这里还有那外国的传教士和教堂等;除了这些还有那官府衙门,不过此刻已是民国,已经改成了税务局警察局,清朝的水师也变成了民国海军,不过在这里应该叫水军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