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令玉泉子日思夜想的元玄子,自从离开华山之后,一路向南,来到了千年修行圣地终南山的脚下。
在终南山的腹地,残存着一座有名无实的宫观,就是昔日名满天下的太乙观。
当元玄子风尘仆仆,几近绝望之时,他看到了只有两间泥屋,摇摇欲坠的太乙观。
原先的道长贫病交加,已驾鹤西去。
只有两个老道士,一聋一哑,风烛残年,早不保夕,苦苦支撑。
元玄子看到此情此景,心如刀割,他决心重振太乙威名,重修太乙观,他毅然决然地留下了。
秋末的一天,元玄子一身破旧的道袍,满面尘灰,瘦削憔悴。
他正在打土坯,准备盖个厨房。
忽见一瘸一拐走来一个乞丐,看不出男女,蓬头垢面,披头散发。看到他后,竟然两眼发直,双手颤抖,似乎激动得要扑过来的样子。
他不禁停下手中的活计,定睛打量,那一双黑白分明,美丽清澈的大眼睛,虽然四周尽是灰烬和尘埃,却掩不住它像天池一样的明亮——是玉泉子!
二人紧走两步,握住对方的手,泪如雨下,一时间竟无语凝噎。
失散多年的师兄师妹团聚之后,玉泉子便暂时在太乙观住下,她见太乙观实在破烂不堪,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两间泥屋随时都有可能坍塌,便力劝元玄子回华山,必竟玉泉院有大殿和精舍,是适合修行的道场。
元玄子却执意要留在这里。他耐心地向玉泉子剖白自己的人生信念:
“黄老玄圣,深识独见,开秘文于名山。太上以天地为心,生灵为念,遂写五千灵文。
嗣吾教者,所谓太一仙道,非诚无以得道,非志无以立德。
自古困苦出豪杰,从来穷厄带圣贤。
我本出家人,万缘不挂,何惧之有!
此生之年,普道溢德,重振太一,匡复道统,为我元玄子至死不渝之信念!”
“你身为华山派弟子,理应回玉泉院振兴本门派道业才是正宗!”玉泉子反驳他。
元玄子仰天喟然长叹道:“我有何面目回玉泉院!我还有何资格妄想振兴华山门派!”
玉泉子反问:“心中无愧渐,何谈有妄想?!”
元玄子痛楚地说:“情生道隔,我连这个尚未勘破,内心深处,意乱情迷,早已破戒乱律!
就算师父不撵我下山,莫非我还敢欺瞒神灵老祖!
仰头看天不见天,那不是我元玄子能背得起的业债!
师父留诗而去,不是四海云游,必是找我大师兄前来主持玉泉院,同时给你留下时间和面子,请你自觉下山。
至于你去哪里,他就不再管了。”
玉泉子听罢有些气愤地说:“你是说师父把我们扫地出门,再也不要我们了!”
元玄子沉重地点头,说:“我们二人的道行德行配不上西岳的圣名,只有离开!”
“你认为太乙天尊就能看得上你的道行德行吗?默许你重建太乙观了吗?”玉泉子讽刺道。
“太乙天尊是专门拔苦救难的天神,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没有市俗的情愫,只是永不被市俗的情愫所屈服罢了。
一切敌人都来自内心的**。
真正的道人是挥刀战胜自己的人,当我常念太乙救苦天尊的时候,我知道世界上受苦的远不止我一个人,他们需要太乙观,一个洗涤伤口和再生希望的地方!”
元玄子说着几乎要流下泪来。
玉泉子并不以为然:“徒劳费此心,举世谁为传!”
元玄子斩钉截铁地说:“倘若得其时,驾为百世师,言作天下法!蓬累不得显,遗响飞青天!”
玉泉子哼了一声,说:“学道无穷极,息心为第一。能断相思带,难撤功名梯。”
元玄子说:“天上本无男女事,莫怪倾慕;世间还有煎熬人,岂能安闲?!”
言罢,元玄子从地上拿起一块砖头,用指功刻上“普道溢德”四字,将它镶进泥屋的木门之上。德字的两点已被鲜血染红,仿佛是元玄子的左右两个心房,剖出以明示天地。
此刻,玉泉子深深地被震撼和感到了,她找来瓦刀,在两边泥墙上分别刻下“相信爱、付出爱”六个小字。
她对元玄子说:“普道溢德就是向人间传递天地大爱!”
两人的手紧紧地据在一起,他们决心要在一片废墟之上建立起崭新的太乙观!
太乙观的两间泥屋,玉泉子住一间,元玄子和另外两个残疾老道人住一间。
白天,玉泉子除了做道家功课,还须洗衣做饭种菜喂鸡,那两个聋哑老道士还时常生病。
玉泉子便上山采药,回来煎药,亲自给他们喂服。
一日,玉泉子问:“师兄,他们的病能好吗?”
元玄子说:“凡病有三:
当风卧湿,冒暑涉寒,劳逸过度,饥饱不一,则为时病。
恣情纵意,散失元阳,耗损真气,年高憔悴,则为年病。
气尽体空,魂消神鼓,四大无主,体卧荒郊,则为死病。
时病以草木药疗自愈,身病以内外丹治疗,死病不治。
他们的病属于时病加年病,可以治愈。”
玉泉子高兴地说:“那可太好了,现在有一些村民也请求你给看病。”
元玄子说:“可以生而生,天福;可以死而死,天福。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皆有其定数。”
玉泉子问:“师兄,你的意思是并非所有的年病和时病都可以治?”
元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