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长的匕首刺进腐殖土的感觉,就像是用烧热的餐刀切割牛油般顺畅。但在连续刺入几次之后,荆楚锋却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手中的匕首触碰到了个坚硬的物体!

不消说,这是另一颗地雷!

再次的探测过其他的几个可供落脚的位置之后,荆楚锋缓慢地收回了胳膊,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看来这些非法武装之中也并非全然是乌合之众,最起码,这个埋设地雷的家伙就明显是打过好几年仗,并且在布雷方面有一定心得的老手。

通常在排除第一枚绊发雷之后,依照通常布雷的习惯和间距,在这么短的距离内出现第二枚地雷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大多数人,也就会在排除第一枚地雷后放松警惕……

而对于那些发现了地雷、并企图跨过金属线的入侵者来说,猛跨的那一大步,或许就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步了罢?

慢慢地跨过金属线,再避开了另一颗同样要人命的地雷,荆楚锋更加小心的弯着腰缓慢潜行。

在避开了另外的两三处埋设了地雷的位置之后,荆楚锋的耳中已经隐隐约约地传来了一丝不易令人觉察的说话声。而在空气中,也开始有了一丝丝柴油发动机启动后散发的油烟味。

看着左手前臂内侧的gps上闪烁的红色箭头都已经抵达了麦德林的营地外围,荆楚锋毛着腰顺着一条雨水冲刷而成的沟渠,朝着营地的方向走去。

沟渠中的腐殖土明显要比林地中的松软了许多,几乎都让人产生了踩在沼泽中的感觉。深一脚、浅一脚的缓慢潜行之中,荆楚锋也没忘了仔细打量着沟渠两边的那些大树树冠上,是不是有麦德林营地中的警戒人员。

耳机中,接连不断地传来了人员到位后发出的有节奏的虫鸣鸟叫声,当象征着乌鸦也已经到达狙击阵位的夜鸦叫声传来的同时,荆楚锋也刚好到达了沟渠的顶端。

匍匐在一株巨大的乔木侧面,荆楚锋端平了手中的xm8精确射击型自动步枪,透过枪体上的红外瞄准具仔细地观察着营地内的情况。

与刚刚摧毁的那个营地不同,这个明显是用来作为屯兵点和物资储运中心的林间营地显得极为庞大。

已经装箱的各类货物被分门别类,整齐的堆放在用三层网格状分布的木架支撑着远离潮湿的地面。

从那些货物的外包装上看来,应该有大麻、可卡因之类的东西,也有那些看上去像是绿宝石原矿的石块。当然,最多的还是那些从外面运来的武器弹药。

仅仅从那些武器弹药箱子上标注的字母看来,至少有超过六个国家的武器被运送到了这里。

这其中,除了美国军用武器之外,最多的便是那些产自罗马尼亚或是前苏联的东西。虽说外包装已经陈旧不堪,甚至有了相当严重的破损,但对于一些在林地间打游击的非法武装说来,这些老式武器的威力已经足够他们在这一大片区域中称王称霸了!

布置这个营地的人显然是个游击战专家,整个营地中所有的防务式建筑全都是半地下式结构。离地仅仅半米不到的窗户周围都堆着厚厚的沙袋,完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作为防御火力窗口使用。

每幢半地下式建筑都有三个出入口,不规则地分布在建筑周围。每个出入口前也都以曲尺形堆放着沙袋作为掩体,即使遭受到了手榴弹或曲射武器的攻击,掩体内的人也只消一个翻滚便能躲避骤然袭来的火力。

六个瞭望哨塔都不算太高,但基脚却全都是是用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与常见的那些木质结构的瞭望哨塔迥然不同。

除了常见的勃朗宁m2hb重机枪之外,有两座南北向的瞭望哨塔上竟然还装备了苏制高射机枪。尽管这种二战时期的苏制团属对空武器在当今看来已经沦落到了淘汰的边缘,但对于那些轻装甲目标来说,12.7毫米口径的子弹已经足够在战场上制造出足够的残骸和尸体了!

营地周围的几株大树上,看上去仅仅使用了木材搭建的树屋显得弱不禁风。但仔细观察之下,却会发现厚重的波纹钢板横七竖八的在木板后露出了形迹。

看似毫无边界感的林中营地,实则是被数百株在树冠用刚性吊桥链接起来的高空工事所环绕着。对于那些仓促间发起偷袭的进攻者来说,来自高空与地下的立体火力打击,已经足够让数百人的正面进攻演变成一场毫无悬念的屠杀!

所有的大型乔木树冠都被保留下来,这也是从高空中无法发现这个营地的缘由。在营地中心甚至还假设了好几个钢制的伪装网支撑杆,墨绿色的伪装网上已经爬满了生机勃勃的藤蔓植物,更是为这个规模不小的营地提供了绝佳的掩护。

因为营地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已经被麦德林抽调前往凤凰港救驾,仅剩下的三十人中,除了六个瞭望哨塔上的十二名机枪手之外,其他人都龟缩到了哨塔防御范围内的几幢半地下式建筑中。

也许是对这个林间营地的安全性极为放心,好几幢半地下建筑物中,都隐隐约约地透出了昏黄的灯光。

耳机中,装备了热成像观察仪的马凡压低了的声音清晰地传了过来:“头儿,这帮家伙都是老手!亮了灯的房间里根本没人,反倒都是在哨塔周边的那些没亮灯的房间里蹲着!我看不见人质关押的地方,估计是在地牢里!”

静默了片刻,乌鸦那冷清如常的声音也在耳机中传来:“我也没看到人质!瞭望哨塔上有个家


状态提示:第21章 探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