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承德围棋故事>第六百四十六章、围联争霸(32)

天津话的祖宗是安徽宿州。

那如今的天津话到底是跟哪的方言融合形成的?中国还有哪的人跟他们说话类似吗?

这还得接着刚才的移民说。

异地从军这种事情,并不是如今的专利,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就开始实行了,当时大量的南京军官收到命令万里迢迢的跑到华北地区报效朝廷。

明朝政府要求异地从军,军人家属也都得跟着。

所以,军官们拖家带口的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

这么大的动静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大移民。

这跟天津有嘛关系?当然有,为嘛天津还叫天津卫?

因为“卫”是明朝军事建制,通俗说,天津卫就是为了保护京城而设立。

守城当然要有士兵,许多从安徽、江苏来京的士兵都安家在天津卫。

注意上面一段的第一句话,这里可以逐个字换成天津方言,让不了解的朋友们品鉴。

普通话的这的读音是“zhe”,四声;他们的读音是“jie”(戒),四声。

天津的天不是一声,而是古里古怪地读为,从一声曲曲折折地降到四声的一个发音。

最独特的就是这个”嘛“!承德市这里,嘛这个字是二声,他们里面是四声!

《天津人口研究》中有数据显示,明朝永乐年间来天津三卫的309名军官中有45.31来自安徽和江苏,他们还都带了家属。你以为只有明朝这样?

错了,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天津卫的军官们依旧如此。

虽然早就改朝换代,可是在天津驻扎的军官们的祖籍还是没变的。

从上面的一堆论证中都可以看出:异地从军和大移民对天津话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也就是说,如今的天津话就是移民军官们的方言和天津周边方言的结合体,而明朝的皇帝也是从南京来的啊,南京口音(江淮官话)当然有不凡的影响。

清朝中后期天津卫改为州,天津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来到天津的移民也越来越多,所以最初的天津话也受到了周边方言的影响,逐渐的演变成了现在的天津话。

当然,光进行推理也是没用的。在天津方言方面颇有造诣的李世瑜先生曾进行过实际走访。

1986年,李世瑜先生在天津看到了“凤阳杂技团”的演出,觉得他们的口音和天津话相似。

于是他带领团队南下想探究天津话的起源,先在凤阳、蚌埠一带徘徊考察,不过并没有什么发现。

但是,当他们到达固镇的时候,却发现固镇人民的口音和天津话几乎一毛一样。

当然,固镇的地方有点小,说天津话完全来自那里不太实际。

于是,专家们又进一步进行了调研,最后发现,宿州话和固镇话极其接近。

所以可以确认,天津方言的“祖宗”就是来自以宿州为中心的广大淮北平原。

不过宿州话的知名度可没有天津话高,好玩程度也是远远比不上。

看来,现在的天津话这么好玩还是跟后来和其他方言的融合以及海河边上特有的市井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管怎么说,由于相声曲艺的传播、影视剧的影响和天津人爱说幽默乐呵乐呵得了的性格,已经让人们对天津有了深刻的印象,天津哏都的这个标签算是实实在在地贴上了。

而近百年来,由于战乱的影响天津的人口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扩张(分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之后)。

这段时间内,大量外地人跑到天津发展。而且,天津靠海而生,从古至今海上贸易十分发达,且被设为通商口岸。

这些原因,形成了与周围地区方言截然不同的天津话。

白志军选择首攻梅花q,把首攻的牌打出来。

宋万里说话了:“我长考,不是为了别的,就是总是担心。”

老宋是承德市本地人,说话没什么太大特点,只是声音低沉。

祖树春接茬:“担心什么?”

比如说担心的担是一声,他说出来就非常像二声。

宋万里一边摊牌一边回答:“担心你叫牌不规范。”

祖树春很生气,反问道:“我怎么叫牌不规范?”

这个我本是三声,他说出来就成了一声“窝”。

天津卫口音,语言形容怎么也不容易到位;除非你听到过,那样就会印象很深刻难忘。

老宋一看他开始较真,就质问对方:“你那一无将是什么意思?”

老祖感到很奇怪,回答说:“表示我平均牌型,十六到十八点啊?”

然后老宋就激烈地指责他瞎叫......打牌过程不说了,他们完成了这副六无将定约。

白志军比较“新潮”地贸然争叫,反而弄巧成拙了。

但是前面说的,他们的叫牌过程有点值得探讨,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描述了这个歪打正着的,并且还获得了很大利益的叫牌过程,其实一来是介绍介绍承德市桥牌界这二位老将,二来也是顺便强调,他们的叫牌水平,不是那么值得信任的。

他们俩与李铁如和李亚峰对阵,每一副牌的打牌都肯定不吃亏,甚至会占点便宜;不过叫牌方面就差不少了。

本次对决,联队20:10战胜了石油一队。

第十轮,联队迎来强大的天辰一队。

第九轮,防疫站队又得到一个满分,25:4胜了石油二队的小伙子们;小伙子们的锐气在长距离比赛以及过多不


状态提示:第六百四十六章、围联争霸(3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