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承德围棋故事>第六十四章、围棋风格(1)

中国的高手们更多凭借自己的天赋,这是中国古代棋手的悲哀。

到了二十世纪初,吴清源出世,仿佛上天注定,机缘巧合下得到了当时稀有的日本的棋谱。

吴本是绝顶天才,在中国古棋的绝妙杀着与日本先进的理论双重指导下,吴几乎无师自通的成为华夏第一高手。

之后赴日开创吴清源时代,以自由自在、无招无式的风格击败日本各种风格的代表,使围棋发展到了新高度。

吴的经历决定了他可以将中日古棋的精华归为已用,可称为道策之后将围棋推到新高度的祖师级人物。称吴为现代围棋的奠基人毫不过份。

吴清源之后,坂田荣男与藤泽秀行崛起,从风格上看,坂田就是现代版的“丈和”,以鬼手著称。

藤泽的棋感觉独特,厚实待机,是同代中唯一与坂田有一争的高手。

两人一矛一盾,才情相当。但坂田专注于棋,藤泽好赌贪杯,随手棋太多,断送了与坂田争雄的前程。

之后厚实的林海峰、大竹英雄;强力的加藤正夫、武宫正树;善于收官的石田芳夫;铺地板的赵治勋、小林光一等均称雄一时。

但这些棋手没有经历道策和吴清源所处的特殊环境,也没有能称绝世天才的人物,只能成为棋史上的匆匆过客。

其中武宫开创宇宙流,是秀策坚实战法之后又一创新战法,在棋史上自有一席之地。

由于自坂田开始,围棋进入了头衔战时代,短时限、争奖金的特点,使得众多棋手放弃艺术追求,走熟悉局面,比谁犯错少的“温吞水对局”增多。

坂田之后的日本棋坛,只产生了加藤与武宫两个异类,赛制改变是一大原因。

世纪末的棋坛,终于吹起了变革之风,中国聂卫平如旋风般崛起,经过三届擂台赛的洗礼,已成与日本抗衡之势。

聂的棋大气磅礴,善于不战屈人。缺点是不善恶搏,尤其是局部缠斗。

他这种风格完全可以克制日本以防守为主的棋风。

但韩国曹薰铉的崛起却使聂摔了个大跟头。

曹的棋才在同代中绝对数一数二,比六超和老聂有过之无不及,无奈生不逢时,在韩国蜗居多年,所幸有野战高手徐奉洙陪练,战斗技法炉火纯青。

应氏杯双雄对决,又是一场矛与盾的决斗。最终利矛刺破了坚盾,也成就了韩国围棋的崛起。

曹的弟子李昌镐是继吴清源之后又一绝世人物。其将防守型棋风发展到新高度。

李的棋大智若愚,布局一步一个脚印,中盘数着空走,宁肯委屈也不冒险,等待官子一搏。

李很聪明,早期与他争雄的高手多为前辈,最有实力的是师傅曹薰铉、日本赵治勋、中国马晓春等人。

曹、赵、马等在棋的理解上比年轻的李强是肯定的,但曹在韩国很少下紧棋,官子较松,赵、马等因为年龄问题官子也斗不过李。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现代的赛制,短时限(每方3小时右)、读秒等使本来相对简单的官子变成了一门极大的学问。

试想,如果无限时,官子逆转的概率还会这么大吗?

李是最早系统研究现代规则下如何收官的人,在技术上领先于时代。这是李对现代围棋最大的贡献。

李在艺术上的贡献跟吴清源无法相比。这与秀策无法与道策相比是一个道理。

李昌镐把握熟悉局面的能力是历代棋手中最强的,只要进入他的步调,几乎没人能逃脱。

但他对复杂局面的应对能力稍差,对进攻型的战绩远逊于防守型,早期刘昌赫就对其极有威胁,但刘的大局和官子一般,没能掀翻李的王朝。

等李世石、崔哲瀚、古力等崛起后,人们才惊觉原先认为无懈可击的大李其实也会被杀得很惨!

李对防守型棋手可称绝杀,也许他站得更高吧!

在大李的时代,日本的王立诚、依田纪基;中国的马晓春、常昊;韩国的刘昌赫等纷纷崛起,其中依田与大李风格类似,是大李苦手之一。

但依田经常在低手处翻船,稳定性差使其无法达成霸业。

常、马、王各有明显弱点,他们无法超越大李。

有趣的是女棋手芮乃伟对大李6:2压倒,除去心理因素,进攻性棋风也是一大原因吧!

对大李讲了这么多,主要因为他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当代高手们的真实状况。

李在防守型棋风上达到了一个相对高峰,从规律上讲,要打破这种平衡就需要另外风格的绝顶高手出现。

也许是围棋的发展速度加快,更多有才华的孩子选择了下棋,也许是上天注定,在李昌镐还没完全衰退的时候,竟又出了一个绝世人物--李世石。

这与之前上百年才出现一个绝世天才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或许时代前进的步伐是加速度的。

小李的棋凌厉敏锐、手段多变,直线攻杀、缠绕追击、鬼手不断,不逊丈和、坂田等前辈;尤为可贵的是平稳局面的把握与官子能力也异常强大,已有接近吴清源全面才华的趋势。

小李将进攻型棋风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是可以肯定的。

他的特长在于把握住了短时限比赛的另一要素,即复杂局面短时间难以算清最佳变化。

他的选择总是稍稍过份,如果对手让步,则小幅获利;如果反击,则考验对方能否走出最佳变化,即使正确,稍稍过份的棋也不至于马上崩溃,对手接着还得面对


状态提示:第六十四章、围棋风格(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