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承德围棋故事>第十四章、考后分析

86年高考,李铁如考了465分,不好也不坏,距离理科本科录取线差了十好几分;有些懊恼,为啥偏偏就不会写议论文了呢?不然的话真就很可能考得够本科线了。

语文89分,数学71分不及格,物理53分不及格,英语72分高中三年以来首次及格,政治89很不错,化学91极大超水平发挥!说起来,只有本来擅长的语文考砸了。

数学和物理虽然都不及格,但分数着实不少;不及格与不及格之间,差距也是非常显著的!

如果只有三四十分甚至更少的话,这个人总成绩很可能就会一落千丈。

其实仔细研究,他的政治、化学与语文三门课相对是比较好的,数学、物理和英语三科是比较差的。

前面三科肯定是及格没问题,后面三科都很难及格。

高中三年从来一直都不及格的英语,高考时后面好几十分的阅读理解题可以说是蒙得大获全胜;要不然凭他的可怜的基础知识水平,想要在高考英语拿到及格成绩纯属于痴人说梦。

政治其实才是他真正的最强项之一,发挥很稳定;他自己不这么想而已,他本身也不喜欢这一科。

化学也是一样。不知道高考就怎么发烧了,上述三科发挥都很棒。

数学和物理看起来很惨,其实以他的水平而言,那分数也已经很不错了。

语文、数学都是120分的满分,语文89分,只相当于百分制的75分不到。

当时填报志愿都是自己随意。李铁如知道,自己只能选择一些大中专院校,比较有把握能录取。

不过,由于他对这个真的很不懂,几个志愿都是随心所欲地乱填的,既有师范大学也有师专。

他的成绩只够被师专录取,师范大学有些想多了。

但像他这样瞎填乱报的考生非常多,那是因为大家都一样不懂,不知道以自己的成绩,适于那个阶段层次,那么多大学或大中专,又是怎样划分等级的,绝大多数人们都是不明白的。

所以,上世纪末那些年,高考后虽然成绩很好但因为报高志愿而未能被录取,不得不复读重新参加次年高考的考生大有人在。相比之下,因为过于保守,报低了志愿,被次一些大学录取的考生,还算不幸中的大幸呢。

李铁如的录取通知书是八月下旬才拿到的,他被廊坊师专录取了。

当时,同学们中非常流行一种说法是,最差的选择就是师专,最差的职业就是当老师。

这不是同学们自己总结出来的,而正是大家的几位老师亲口告诉大家的!血泪真心话。

有部分老师,勤勤恳恳一辈子,清贫一辈子,却依然斗志昂扬乐此不疲;有的老师,同样勤勤恳恳一辈子,却无比哀怨,万分后悔当初年轻识浅选错了行当!

李铁如不信邪,他不明白当老师有什么不好?——也是典型的年轻识浅!但他不在乎,只要被任何地方录取了就算没有失败,好歹可以上大学,将来能够国家包分配,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了呀!

他当然不是不乐意考重点大学,问题是能力差距太大。

事后,一科一科逐个分析,其实他465分的总成绩,已经是很接近他自己当时的极限了。

当时理科生高考是考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六科,前两科为120分满分,后面四科都是100分满分;六科合计,满分640分。

86年高考,二中理科前三名是,一班贾兰庆632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二班孙东军608分,被天津大学录取;三班邱卫东598分,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

高考状元很厉害,六科一共只丢掉了区区八分;也就是说,他的每一科成绩都十分接近于满分。

学霸在这里不是重点,略过不提。

先说李铁如的数学。他初中时,数学就沦为很一般,他的计算非常不过关;假设他的计算没问题,那他的数学这一科就没什么大问题,可惜他不行。

高一时,曹老师教三、四班数学,他数学还能考七八十分,还不错;高二以后,换到二班,数学老师换为了张老师。实话实说,张老师教学水平不如曹老师;于是,他的成绩下降了一些。

曹老师讲课非常棒,学生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他牢牢抓住。

除非你的基础完全没有,那另当别论,不然你想不好好听课都不容易。

归根到底,李铁如数学高考的71分,差不多及格的分数,很难再提高。

第二说说他的物理。

他高一的物理老师是康老师,康老师相貌比曹老师差不少,但同样极其自信,讲课也是始终都热情澎湃;同学们都特别喜欢他的课。但多数同学很苦恼,喜欢是喜欢,偏偏就是听不懂!

为什么呢?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基础太差了。李铁如也是,高一七八十分,高二就下降了。

高二换成了李老师教物理。说了半天,他高考物理成绩是53分,也就那样。

第三说说英语。

英语徐老师讲课,远不及曹老师、康老师,甚至也不及张老师、李老师;但他一样特别认真负责。

大部分人都不喜欢英语课。李长胜自称,如果不算英语,他前面五科总成绩能排年纪前三名;算上英语就坏了,他六科总成绩最多能排进年纪前十名。

他的英语即使连抄带蒙,最多能有三四十分。所谓的抄,就是偷看他人的答案而已。

其实他的成绩考一所重点大学毫无问题,李铁如对他一直都是仰


状态提示:第十四章、考后分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