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儿周二第一更啦~~~
………………………………………………………………………………………………………………………………………………………………………………
【景明三十八年三月十四,景帝驾崩,五皇子平南王上官绝尘夺位,废太子为庶人,是为宣帝,年号承明。】
【承明元年四月初一,黄历大吉,宣帝登基,大赦天下。宣帝诏曰:凡太子一党尚留于京城商都且忠心为国者,仍保留其原职,不予治罪。世人闻之皆道宣帝仁慈,乃圣明之君主也。】
次日一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春意盎然,亦菱伸了伸懒腰,走出了忆安阁,抬头看了看温暖的日光,心情还是好不起来。昨夜回到忆安阁,已经有濯玉宫的女弟子在屋内等候了,那女弟子是她不久前派出去打探荆紫芊下落的,昨日来报说已经发现了荆紫芊的行踪,但是她周围有上官绝尘的人看押着,不便打草惊蛇,只得回来先行禀告,又道上官混蛋已经准备登基为帝了,亦菱闻言十分不快,虽然早就知道他夺了皇位,但是在听到他要登基的消息后她还是有一种掀桌子的冲动:好好的皇位便宜那混蛋了,若不是太子已决心放弃,皇位还不一定是他的呢,哼!
亦菱嚓地一声扯掉了一片柳枝上的叶子,柳枝受了力道,反弹了回去,落下来的时候差点儿抽到她。昨夜她已经吩咐过梧桐院的侍从,若是皇甫?醒了第一时间告知她,但是从她早晨起床到现在,还没有人带来好消息,说明皇甫?仍旧在昏迷中,思及此,她心中不免又惆怅了几分。
反正在府里也是闲着,不如出去转转,亦菱拿了些铜板碎银放到钱袋里,又在袖子里放了她惯常用的银镖,以防万一,然后便出门去了。怀远的街市一如既往地繁华热闹,茶楼酒肆,宾客纷纭,街道巷陌,行人如织,叫卖声,杂耍声,吆喝声,道好声,不绝于耳,十分喧闹。
走了片刻,亦菱忽然看到一家书斋名曰“乐古斋”,乐古,莫不是喜爱古籍的意思?一时兴起,便转身走了进去。
书斋不大,其余的三面墙都是书柜,屋子中间也有一架书柜,将屋子等分成左右两部分,买书的人可以在书架间的过道中间经过。几个书柜上密密麻麻分门别类地摆满了书,书目之众多,种类之繁杂,看的亦菱眼花缭乱,一时也不知自己看了些什么,更有甚者,有些书名是用古老的象形文字书写的,亦菱完全不知所云。正在这一片书海中转的晕头转向的时候,亦菱忽听得一声:“咦?这不是大将军么?”
亦菱转头一看,只见身边一人二十四五岁的样子,五官清秀端正,一袭竹青长袍,满身书卷气的样子,可是她并不认识此人,便疑惑地问道:“阁下认识本将军?”
青年微微弯身一拜,“在下秦修诣,那日犒赏三军的仪式上,在下也去看了,所以认得将军。这间书斋便是在下经营的,没想到今日将军造访在下的书斋,荣幸之至。”
亦菱闻言也学着他的样子礼貌地拜了拜,客气地笑道:“原来如此,阁下便是这书斋的主人啊。”
秦修诣谦虚地笑道:“不过是小生意罢了,此外也是为了能寻得志同道合之人来一同探讨学习。”
亦菱点了点头,笑道:“下都读过了?”
秦修诣环顾一周道:“嗯,差不多都看过了。”
亦菱趁他没看她的时候忍不住吐了吐舌头,好厉害的人,年纪轻轻就读过这么多书了!秦修诣转过头来微笑着看着她,亦菱又道:“那阁下可寻得志同道合之人了?”
秦修诣轻叹一声:“有一两位仁兄勉强算是吧,茫茫人海,知己难求啊。”
亦菱不禁乐道:“阁下每日坐在这书斋里等着知己送上门不成?那可不是知己难求了,还不如多出去转转,兴许能遇到谈得来的,聊着聊着便成了知己好友呢。”
秦修诣笑道:“将军所言甚是,在下可以考虑考虑,赶明儿关了这书斋,外出游一游,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在下这书读了万卷,可不是该去行行万里路了?”
下先别急着关书斋啊,本将军还要买两本书呢。”
秦修诣笑道:“不知将军要买什么书,在下可以帮忙参谋一二。”
亦菱微微歪着头,想了想,她如今也没有什么特别想看的,不如买几本兵法策略一类的书,以后练兵打仗时还能参考参考,遂道:“可有兵法或者排兵布阵一类的书?”
秦修诣道:“这边来。”随后把亦菱领到一处书架前,抽出了几本,递与亦菱,亦菱大致扫了一眼书名,这些兵书她在濯玉宫的时候基本上都读过了,都讲解的不够详细,太过理论和泛泛,之前没带过兵打过仗读着还觉得颇有意思,如今看来实在是不够实用。一旁的秦修诣见亦菱不甚满意,问道:“莫不是不合将军的意?”
亦菱抱歉的笑着摇了摇头,“这些本将军都看过了,说得太虚,没太大的用处。”
秦修诣闻言眼睛一亮,道:“将军果然有见识,其实在下也是这么认为的。书斋里其实还有一些藏书,不如在下带将军去看看,定有将军喜欢的!”
亦菱一听,不由地在心中感叹道:原以为这些书就够全的了,竟然还有?遂应道:“好啊,那就麻烦阁下带路了。”
亦菱跟着秦修诣走到书斋的东北角,这才看到北边的书架和东边的书架之间有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