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感觉到胡小林没有恶意,狼崽子靠近之后便不害怕了,围着他打打闹闹。
有几条胆大的,还凑过去想咬几口。
不过它们这是无用功。胡小林并不是实体进入。
狼崽子一共有十二条,个个毛色呈亮,肥嘟嘟的,特别招人喜欢。
胡小林为了省事儿,按照大小个儿将它们取名为‘一月’、‘二月’,一直到‘冬月’和‘腊月’。
跟这些小崽子们玩了片刻,胡小林又检查了一下神奇山谷。确定这里没有任何事情之后才退出了神奇山谷,进入了梦乡。
今天忙活了一天,他早就累了。
翌日清早,胡小林将何菲菲,肖丽,姚月婵等人送走,才提着准备出来的牛肉,羊肉,猪肉以及各类蔬菜跟着徐梦雅回到了家中。
刚刚给病人开完药的徐恒路跟他打个招呼,给病人抓好药,才笑呵呵的说道:“小林,不用拿这么东西的。老头子想吃什么,让小雅直接拿就行了。”
“爷爷,一码归一码。这礼数可是不能少的。”胡小林微笑道。
“咱知道你娃有心,不过我们俩可吃不了这么多东西。”徐恒路怕浪费。这些东西的价格他也清楚。
胡小林咧嘴一笑,出谋划策道:“爷爷,您不是还有亲戚嘛。我记得小雅还有俩老姑奶奶呢,您要是过去看他们,就带一些过去。不够的话让小雅再去拿。”
“我想去,可是又嫌麻烦。上了年纪了,事儿也多了。”徐恒路身子骨虽然硬朗。可脾气却不如从前了。
老小孩,老小孩儿,说的就是这个情况。
“咱们现在有车,您让小完,又急忙道:“我们俩还没结婚,我跟您去不合适。等我们结了婚,我给您过去。”
徐梦雅也急忙附和道:“是呀爷爷,您就去吧。咱们家也没几个亲戚。”
徐恒路这才答应,点点头说道:“那咱们吃了午饭就去。正好今天也没什么事。”
又闲聊了片刻,胡小林便起身离开了,径直回到家中。刚刚进门,便扯着嗓子喊道:“爹,娘,过年的东西都置办全了吗?还缺什么?我马上就去买。”
听到胡小林的声音,正在灶房里蒸馒头的崔淑芬走了出来,有些生气道:“买买买。你爹有了小汽车了也不着家了,一天开着小汽车往镇上跑八趟,就跟烧油不要钱一样。”
得!
撞火药桶上了!
“娘,我帮您蒸馒头。”胡小林卖了个乖,还添油加醋的说道:“过了年我也给您买辆小汽车。绝对比我爹那车好的那种。您一天开出去十趟,不给他做饭,看看谁着急。”
“瞎说八道。买车不花钱呀?烧油不花钱呀?你还没娶媳妇,明年又得用钱,还是省着点吧。”崔淑芬教育了胡小林几句,又塞给他一把金丝小枣,“洗干净的。枣子可是好东西,多吃几个没坏处。”说完,又去揉面了。
华夏国北部地区都有腊月蒸馒头的习俗。这些馒头要吃到正月十五,只能富余,不能少。在这个时间段内,是不允许蒸馒头的。
因为在农民看来,过年蒸馒头的面的发酵好坏意味着来年的收成。发酵的越好,将会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火。发面的发意喻发财、发家;蒸馒头的蒸象征蒸蒸日上。
这其实算不上迷信,只能代表村民对生活的一种期盼。当然了,这也算得上一种精神信仰。
馒头蒸的好,人看到自然心情就好;心情好了,做什么都有干劲儿。
胡小林往年也帮母亲蒸馒头,今年自然也不例外。揉面的活儿是他的。因为年轻人手劲儿大。这样能将面揉熟。
而面揉的越熟,整出来的馒头也就越好看。
娘俩分工明确,有说有笑。坐在屋子里打扫屋子的胡小蝶时不时的出来说几句话,家里倒也热闹。
从上午忙到傍晚,一共蒸了八锅馒头。足足二百六十个。这里面有上供用的枣山,花卷;有家人吃的粘窝窝,豆沙包。
父亲胡树祥中午没回来吃饭,母亲崔淑芬也没给他打电话。还严令胡小林和胡小蝶不许给他打电话。
直到小米红豆粥熬好,鲫鱼汤上桌,提着大包小包,满脸笑容的父亲胡树祥才走进了家门。
坐在沙发上的崔淑芬抬头看他一眼,笑眯眯的道:“当家的,回来啦?饿了不?赶紧坐下吃饭吧。”
难道这是暴风雨的前兆?
胡小林正襟危坐,胡小蝶也把筷子放下了。母亲虽然很少着急,可每次发脾气都跟火山爆发有一拼。
胡树祥也知道跑出去一天,崔淑芬心里肯定有火,傻笑道:“芬儿呐,大过年的别生气,有啥咱慢慢说。”
“你跑一天了,也饿了,还是赶紧吃饭吧。”崔淑芬说完给他把筷子放在碗上,又说道:“咱可没生气。”
“你先把这个瞧了咱再吃饭咋样?”胡树祥说完将手中的红纸袋递给崔淑芬。
“这是什么?”崔淑芬说着打开袋子,从里面拿出了一个红布盒子。等将红布盒子打开,也看到了一张放大的双人照。
一对儿年轻的男女出现在胡小林眼前。那是父母结婚前拍的照片。还是黑白的。
照片中的父母并肩而站,俩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死老头子,你啥时候把这照片放大了。”崔淑芬说着还拿了出来。
“今天呀。”胡树祥咧嘴一笑,又从兜里摸出一块儿‘魔都’牌儿的女士手表递给她,“瞧,咱把这老家伙也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