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医国高手>第六十二章 贤人残诗服贤人

王夫之单手捂面被宣进殿来,匍匐在地,行三跪九叩大礼:“臣行人司行人王夫之见驾,吾皇万岁!”

行完礼,伏在地上,一动不动。

“听着声音倒是清朗,中气十足。”朱由榔心道。

“平身。”

“臣惶恐,不敢有污圣睹。”

“赦你无罪,平身。”

“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夫之又行了礼,才站起身来,单手捂住左边脸颊,退到陈邦彦身侧,微微低下头去。

“而农,把手拿开,抬起头来。”朱由榔吩咐道。

王夫之,字而农。

“遵旨。”

王夫之把手拿开,抬起头,让朱由榔看了一眼,又迅速低下头去。

啊,好人物!

朱由榔看了王夫之一眼,心里不由地赞道。

王夫之身高一米七五以上,年纪在二十六七岁的样子,瘦长脸,五官秀气,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儒雅脱俗的气质。这种气质,没有读书万卷是不可得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嘛。而且,这种儒雅的人物,是朱由榔穿越以来所仅见,心里不由得爱极。

只不过,左颊上一道浅浅的疤痕让他破了相,看得出,也多少影响了他的自信。

对于王夫之这个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朱由榔还是了解的。

王夫之,字而农,湖南衡州人氏,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集大成者,在哲学史上与黑格尔并称唯物主义的东西双子星。

他脸上的疤痕是他自己所刺。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克衡州,招纳地方贤能。因久闻王夫之贤名,想召他为已效力,但王夫之不肯。于是张献忠就把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拘起,意图逼迫王夫之就范,王夫之就自伤面颊,表达了自己不愿出山的强烈意愿。张献忠无奈,只好放回王朝聘。

历史上,王夫之确实投了永历朝,也当了行人司行人,不过,那是永历元年四月份的事,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早了四个月。

难道是自己的小翅膀,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还是知道我急需贤士辅佐,上天破例给派来的?

嘿嘿,既然来了,那就得给朕出把子力吧,这么一位大贤,竟当了朕的邮差,真特么扯!

“令斌,拟旨,王夫之甘冒矢石,孤身而入险地,使三水大军悬崖勒马,功不可没。且德才素著,朕早有所闻。着加封侍讲学士衔,随侍朕之左右。”

啊?连升八级?这可是闻所未闻啊。

不但陈邦彦感到不可思议,就连王夫之本人也觉得幸福来得太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太大了吧?!

“臣不敢奉旨!皇上,王夫之虽有功,但其面貌不正,怎可立于朝堂?更何况陪侍圣驾左右?”陈邦彦躬身抗议。

“皇上,臣亦不敢奉旨。三水大军能够悬崖勒马,全赖皇上恩泽,臣不敢居功。无功而升赏官职,且升赏太快,恐给小人开幸进之门,请皇上三思。”王夫之也连忙说道。

“九州生气恃风雷,那个,不拘一格降人材。如今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而朝廷人才奇缺,朕心里急呀。朕不会以貌取人,重内在而轻外表,这是朕的用人原则。朝堂之上纵然全是面相威严、腹内草包的国字脸,于天下何益?而且而农不是天生丑陋,他脸上的疤痕是他不愿以身事贼之铁证,朕破格提拔他,正是为心向大明之士树立之典范。令斌,能理解朕之苦心否?”朱由榔说道。

“差点闹个乌龙。”朱由榔暗暗擦了把汗。

他原想装装牛叉,吟一首人家龚自珍的诗,话到嘴边才想起,龚自珍那首诗,原意是劝朝廷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但第二和第三句明显是文不对题,所以,话到嘴边,就只吟了第一句和第四句。

龚自珍的原诗是《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中“万马齐暗究可哀”,是说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而“我劝天公重抖擞”,是说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

现在哪有朝野臣民噤口不言?自己就是皇上,难道还要自己劝自己?

“九州生气恃风雷,不拘一格降人材……”陈、王二人咀嚼着这两句诗,虽感觉诗意不连贯,而且语感不美,但中华大地风雷激荡、英雄辈出的情景,像一幅幅画作显现在眼前。

不但如此,这两句诗是皇上对于当前以及未来形势的判断,也有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强烈的自信传达了出来。

不拘一格,不正是跟皇上不按规矩出牌的性子一脉相承吗?当前的形势确实是人才奇缺,局势动荡,又不能按部就班地开科取士,确实不能拘泥于成规,必须不拘一格降人材,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以貌取人,格局也确实小了些。如果连王夫之这样面部有疤的人都能得到重用,天下人闻知,岂不是踊跃来投?

皇上就不是格局小的人。

“皇上有孟尝君用人之风,臣拜服,臣遵旨!”陈邦彦咂摸良久,终于服气了。

“道理蕴藏于事物之中,而非事物蕴藏于道理之中,臣亦拜服。”王夫之从哲学的角度,解读了朱由榔的深意。

王夫之这番话其实就是说,皇上没有用祖宗成法取士,是您根据当前形势而做出的用人原则的改变,这就是朴素的唯物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嘛,这一点认识,你


状态提示:第六十二章 贤人残诗服贤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