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优秀青年>第五十七章 清官留靴

辽州城说大不算大,比起南京和顺天府这两个超级大城市来说,辽州简直可以说是小的可怜。

但是要说辽州小,却也算不上小,毕竟是个州的编制,人口和城市的规模还是有的,最起码辽州城中的主路还算得上宽敞,用后市的标准来看,怎么着也是个双向六车道。

然而在这一刻,杨少峰觉得辽州城还是得扩建,双向六车道明显不够用,按照眼前人挤人的情况来看,起码得双向八车道,甚至是双向十车道才能够用。

这是整个辽州的百姓全挤在这一条主路上面了?

杨少峰的出现,让原本就安静的气氛更加的安静起来,所有的辽州百姓,无论是居住在辽州城里面的百姓,或者是城外的,亦或是那些当日就在河堤不远处,原本已经绝望到等死的百姓,所有的百姓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只有十七岁的钦差大臣。

许多人亲眼目睹,许多人是从别处听来,就是这个十七岁的钦差大臣,在调来了辽州卫的士卒之后,就一直站在河堤上没有动过地方,包括第二次洪水达到的时候,甚至于水面已经没过堤面,淹没了这位钦差大人的脚面时,他依然死死的握着王命大旗,宛如一尊上古天神一般,牢牢的踏住了河堤。

等洪水过去之后,又是这位钦差大臣带着辽州卫的将士们清理了被淹没的田地,遍撒石灰防疫,也是这位钦差大人折腾出了水泥,带着将士们加固河堤,重修道路。

人心始终都是肉长的。

杨少峰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有什么功劳,但是辽州城的百姓知道,也永远会记得这位钦差大人干了些什么。

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这位钦差大人的靴子磨坏了两双!

自从昨夜里知道杨钦差今天就要离开之后,辽州的百姓们就自发的向着城中主路上聚集了过来。

个几乎已经老得走不动的老人,在两个青壮的掺扶下拄着拐杖慢慢向前,直到杨少峰的前马前,才缓缓拜了下去:“见过钦差大人!”

这一下,唬得杨少峰和朱瞻基等人赶紧翻身下马,然后上前扶住了两位老人。

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像这种七老八十的老人,谁来了都得敬着三分!

老人倒也不作假,缓缓的直起身子后,又开口道:“请钦差大人上马!”

杨少峰有些懵逼,迟疑着道:“老丈,这是?”

老人从身后一个青壮手中接过一双靴子,哽咽着道:“老朽知道,钦差大人在辽州磨坏了两双靴子啦。

咱辽州这个地方没福气,留不下钦差大人,也不敢留,大人前程远大,本就不该窝在辽州这个小地方。

请大人上马,老朽替大人换上一双新的,祝大人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公侯万代!”

杨少峰顿时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所谓清官留靴,赃官留帽的典故是知道的,但是那都是当一个官员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或留靴,或留帽,然后将之挂在城门上——留旧靴,换新靴,意为步步高升,挂官帽,意为官做到头了,趁早完蛋才好!太上仙气经

杨少峰不得不再弯下腰,双手从老者的手中接过酒杯,直起身子向着周围的百姓环敬一周:“辽州父老的恩情,杨某人永生不忘!”

接过杨少峰弯腰递回来的酒杯,老者又一次斟满之后递给杨少峰:“辽州百姓愿钦差大人前程似锦,公侯万代!请!”

杨少峰再一次弯腰接过,再一次环敬百姓:“杨某与刘知州已经商议过,辽州以后会在庄子之间推动社学,让更多的孩子得以读书。杨某也愿辽州多出几个状元之才,将来报效国家!”

再接过杨少峰弯腰递回来的酒杯,老者再一次斟满之后递给杨少峰,然后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得哽咽着道:“钦差大人,请!”

再次弯腰接过,再一次环敬百姓,杨少峰也哽咽着道:“请!”

最后接过杨少峰手中的酒杯,老者也再没理由留杨少峰,只得侧开身子,让杨少峰继续前行。

杨少峰轻轻磕了磕马腹,得到主人示意的踏雪开始缓缓向前走去。

人群似乎从踏雪抬起的马蹄中得到了信号,开始慢慢的向着两边退去,保证杨少峰一行人能够顺畅的走出辽州城。

直到走出了一大段路,杨少峰才听后面有一个撕心裂肺的声音喊道:“杨钦差弃我等而去矣!我等无福啊!”

杨少峰抬起袖子擦了擦眼眶,暗中催促着蹭雪加快了速度。

……

辽州城外,刘航同样擦了擦通红的眼眶,勉强笑道:“数十载官场沉浮,今日方知民心二字。”

杨少峰同样勉强笑了笑,开口道:“所谓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小民易虐,上天难欺。

其实在杨某看来,上天易哄,百姓难欺。百姓从来都不是傻子,谁对他们好,他们会记一辈子,然后口口相传,祖祖辈辈都记得。”

刘航躬身道:“谨受教!”

杨少峰这才抬头看了看天,向着刘航和秦子宁拱手道:“送行千里,终有一别,二位尚有公务在身,咱们就此别过。”

刘航拱手道:“愿钦差大人一路顺风,请!”

杨少峰点头嗯了一声,带着朱瞻基等人一起调转了马头,向着东边奔去。

刘航摇了摇头,对秦子宁道:“走吧,咱们也该回去了,就算不为了这些百姓,单是为了那双靴子,咱们


状态提示:第五十七章 清官留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