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皇宫这一晚的烟火,不仅照亮了一整个宫廷,也照亮了半个平京。
从朝天街上宽衣大袖的富贵公子,到贫民窟里的赤脚老妪,所有人都在烟花升起的时刻向着皇宫的方向抬眸。
烟火绽开在蓝丝绒一样的天际,也绽放在每个驻足观望的人眼中。
然而今夜,有一些人注定无心抬头。
离皇宫不远,大约一里脚程的恭亲王府内,灯火彻夜通明。
刚过而立之年的恭王在厅堂中来回踱步,腰间环佩叮当作响,他也浑然不觉。
年轻的恭王妃甄氏正在一旁做着绣活儿,时不时烛火闪烁,她就用针挑一挑烛芯。
“王爷,坐一会儿吧。”甄氏低声说道。
恭王瞥了甄氏一眼,“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做女红!”
甄氏淡然一笑,“不管是什么时候,臣妾也得赶着将这件万寿袍绣好,这样月底见安湖赏花会的时候,王爷才能将它献给父皇啊。”
恭王长吁了一口气,总算是在甄氏的一旁坐了下来。
甄氏又平静道,“就不提孙阁老已经六七十岁的人了,明日一早就要早朝,就算是另外两位大人,这会儿也肯定是休息了。他们接了王爷的急信,即便马上赶过来,满打满算,咱们也得好等一段时间。”
“可这都半个时辰了!”恭王望着深邃的夜空,“几位师傅再不来——”
“王爷,”一个太监急急忙忙地跑进来,“孙阁老他们来了。”
恭王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快传!”
甄氏一笑,随即起身向着恭王轻轻一福,带着手里的针线与衣料转身去了里间。
……
时间已经到了将近子时的时候,但恭王府的客厅之中此刻高朋满座——内阁次辅兼户部尚书孙北吉、兵部尚书张守中、还有户部侍郎胡一书……
大周的内阁统共就只有七人,今夜恭王一封急信就将近半数的阁员召到了府邸之中。
仙迹
话题忽然转向了后宫,三人略略沉默了片刻。
胡一书先是摇了摇头,冷声道,“圣上打人的时候说贵妃病入膏肓,赏花的时候她又不落下,也不知——”
一直没怎么开口的孙北吉忽然打断道,“一书。”
“阁老说得是,我该慎言。”胡一书目光微微有些凌厉,“可贵妃这么做,吃相是不是太难看了些?孙阁老知不知道前几日朝天街上的事?”
孙北吉的目光带着几分沉沉的暮气,“朝天街怎么了。”
“小阁老的马车在朝天街上横冲直撞,直接掀翻了几个百姓的铺面,事后锦衣卫还寻衅滋事,找了几个老实人家的麻烦。”胡一书冷声道,“若不是贵妃诞下了皇子,他宋讷在一年之内,能嚣张成今日这样?”
“有些话不是我们该说的。”孙北吉还是淡然说道。
“但今日王爷喊我们过来,显然也不只是要谈谈军务吧。”胡一书看向恭王,“有些话我知道王爷不便说,那么我来说。”
恭王只是略带犹豫地看着他,并没有制止。
胡一书站起身,走到几人中间,在这几人之中他最年轻,与恭王年纪相仿,是以恭王常常觉得,孙阁老高深莫测,张守中鞭辟入里,但都离自己远了一些;而胡一书虽然稍稍焦躁了些,确实最懂自己心意的人。
“天下苦宋氏父子久矣!”胡一书振声说道,“他们把持朝纲十六年,把我大周的国帑全都装进了自己的府邸。这些人沆瀣一气,从上到下钢板一块,从前做起事来或许还有些分寸,毕竟王爷是唯一的皇储之选,他们多少还有些顾忌。
“但如今贵妃诞下了新的皇嗣,皇上又迟迟不立太子,还对贵妃百般呵护——这昭然若揭之心,难道我们看在眼里,还要装不知道吗?”
这一番慷慨陈词说得恭王竟是一时眼热。
张守中听到此处,已有些坐不住了,但余光里看到一旁的孙阁老仍是一脸沉肃地望着胡一书,他还是强忍了自己发言的冲动。
“一书先坐。”孙北吉还是那一副温吞的样子,“话既然已经说到了这里,那我们就好好聊聊王爷对皇储的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