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日月再临>第二百四十四章 收入王囊仙

在承天府内,朱海涛会见了来自贵州的布依族美女王囊仙。

历史上这个王囊仙就率众参加了反抗满清统治的起义之中。王囊仙原名王阿从,生于南笼府(今贵州省兴义市安龙县)城南乡洞洒寨,其平时擅用草药治病,懂得用布依族宗教为老百进行姓消灾祈福活动,又生得貌美不凡,深受布依百姓尊重,布依人称为“囊仙”意即“仙姑“。

在满清政府的残酷统治之下,在后世的嘉庆二年,爆发了以布依族为主体,有苗汉各族人民参加的看清起义,也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南笼起义。这场起义历时八个月的时间,震动清廷,甚至让福康安、和琳这样的清军将帅死在了那里。

乾隆六十年(1795),南笼镇总兵花连布率镇军前往镇压石柳邓在松桃发动的起义,南笼防守空虚,王囊仙、韦朝元便伺机策划起义;次年(1796)冬,以木刻为信号辗转通知各地群众到洞洒、当丈集中,布依族农民“翕然从之“,苗、汉、彝族贫苦农民也纷纷赶来响应,两寨陆续聚集了数千人,公推王囊仙、韦朝元为首领,同时建立组织,按军、政、巫三类给予封号和职衔,接着在洞洒、当丈两寨修木栅、石城,又聚集粮草、器械,由府城合家投入义军的汉人桑鸿升任主谋军师并起草文告,部署起义。

嘉庆二年(1797)正月初,韦朝元命府属北乡马房寨的黄抱良(大王公)领先起事,黄在北乡杀塘兵,点燃了起义的烽火,起义爆发的当夜攻下普坪,切断了南笼官兵北逃的去路,翌日,义军迫近南笼城郊,包围府城,知府曹廷奎惊惶失措,触楹柱而死;因守城官兵人数不多,府经历(官名,知府的助手之一)金淳、把总杨文海急调乡勇入城据守,由于城池坚固,官军器械精良,加之凭借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并用大炮轰击,义军虽勇猛攻坚,用火把城门上的铁皮都烧红了,仍攻不下。在围城战斗中,大王公头部中弹阵亡。

南笼起义后,府属之永丰州、普安、册亨、新城、黄草坝、捧鲊城皆被起义军包围,安顺府之永宁州(今花江)、归化厅(今紫云)及贵阳府之广顺州、长寨厅(今长顺)、定番(今惠水)、大定府之威宁州(今威宁)、黔西州(今黔西)、平远州(今织金)等地的布依、苗、彝各族农民也揭竿而起,响应起义。义军各围其城,“储城告警“,清朝驻军一片慌乱,义军一时风起云涌发展到数万之众。

布依族义军声威震惊了清廷,嘉庆皇帝恐贵州巡抚冯光熊“一人照料难周“,特命正在铜仁镇压农民起义的云贵总督勒保“轻骑减从,驰赴南笼“,又命珠隆阿、张玉龙等将领带兵“前赴南笼,星速剿捕“。各处义军与勒保等带领的官军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浴血奋战,纷纷失利。嘉庆二年8月15日,勒保调齐各处镇军围剿洞洒、当丈两寨。义军奋起抵抗,挥舞大刀、长矛与敌展开肉搏。两寨皆被攻破,义军点燃冲天烈火,纷纷投入火海。

王囊仙、韦朝元精疲力竭,在烈焰中被俘,后与王化明、韦抱堵共四名义军首领被押解到京城凌迟处死,桑鸿升等大小首领及义军被勒保就地“全行斩决“。义军村寨成片成片变成废墟,白骨随处可见,百业凋蔽;此后,嘉庆清廷将南笼改名为兴义府,把义军的各式武器运往贵阳,铸成一根大铁柱,树立于贵阳甲秀楼旁。

虽然提前了十多年,但是这场起义依然牵制了贵州清军的行动,让他们迅速从贵州逃离了了,让明军能够迅速的攻占整个贵州省。

况且,他们是贵州那些土司们的头领之一,只要王囊仙能够归顺大明,其他的土司根本就不足为惧。要知道,这些土司在明朝的时候就给前明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奢安暴乱和沙定洲暴乱甚至加速了明朝的败亡,剿灭他们,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您就是王囊仙?果然是仙女下凡啊!”朱海涛见到王囊仙,感觉真的是见到了一位仙女。

“国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王囊仙见到了朱海涛,满目含春,跪在地上叩头说道。

“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朱海涛赶紧过去将她拉了起来,说道:“大明没有那些繁文缛节,见到朕和王后妃子,只需要行拜礼即可。”

王囊仙穿着一个布依族的盛装,整个人非常漂亮,说道:“草民不敢受陛下如此大礼。”

“哎,快给王将军拿椅子!”朱海涛说道。

王囊仙羞涩地答应了。

随后,朱海涛和王囊仙询问了贵州那边的情况,原来此随着改土归流的进行,满清官吏对于当地的少数民族的压榨是更加多了,而且随着当地的人口膨胀,地少人多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才有了起义的事情。

“王将军晓得大义,主动归顺大明,是大明之幸。不知道王将军想要什么,朕都赐给你。”朱海涛说道。

“臣惟愿为陛下手下一士兵,为彻底催迫满清奋战!”王囊仙大义凛然地说道。

“好!王将军不愧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朕允许你进入陆军大学学习,等学成之后,朕会让你将一路兵马,为大明而奋斗!”朱海涛鼓掌说道。

“多谢陛下!”

看见王囊仙退了出去,朱海涛笑了笑。说是让她去陆军大学学习,实际上还是夺了她的兵权,另外也给自己机会上了她。

现在郑一嫂都怀孕了,再过几个月就能生下他的孩子。朱海涛心想,王囊仙很快就会是另一个郑一嫂罢了。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四章 收入王囊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