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会试之后到放榜之日这个话题便没有断过,其实每年都是如此,无非是议论谁能上榜,榜首是谁云云,并不是很新鲜。
按照天渊科举的规矩,其实会试的放榜除了第一名被称为会元之外其它的便没有什么名次之分了。只不过每年按照惯例放榜之时都习惯于将好的成绩由高到低排下来所以才有了排行这么一个说法。
而会试的放榜其实并不是最为重要的。当然,能够得进会试的榜卷之中至少说明你已经得中进士,未来可期,也算是前途无量。
但真正让人在意的是会试之后的殿试,那时候的放榜才是真正能够裁定成就高低与是否可飞黄腾达的关键所在。
一开始有很多人觉得会元一般没有什么意外必然能得中状元,毕竟殿试还是那些人,在会试之中已经取得魁首,若是发挥没有意外必然依旧傲视群雄。
这是一个优势但绝非一定如此。
事实上历届科举之中会元得中状元的人有但是却往往很少,原因在于会试主要是考文章与才识,而殿试却不尽然。
殿试考的不仅是才识文章,最重要的还是对于国家大势的理解,考的是帝王心事,如此一来大家基本就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谁能得中状元就看谁能读懂玉陵内城之中那位武皇的心思了。
按照惯例,礼部组织阅卷之后会拟定出一个名单,这个名单最先审议的是阅卷众人与主考官。
这么多天下来晋心安等人早已经将名单拟定了出来,大致人员没有太大的出入。
其中大多数得以入榜的还是没有什么意外的。像是玉陵六公子之中的荀攸,华飞,曹子安,宋祈等人皆入榜且名列前茅。
武陵之外,江南西路那边也有不少人入榜。而最为让他们几人感慨的是齐鲁大地这一次入榜的也不在少数,甚至于比玉陵还多。
其中以那位叫杨延和的年轻人的文章最为耀眼,与荀攸几乎平分秋色。另外还有墨韵,左丘明等几位早已经声明远播的读书人,皆可争前十之列。
但这次会试最大的意外还是只有一个人,那个曾经是玉陵最大的纨绔之人。
其中最大的争议也是出在此人身上。
最终三甲的名单出在荀攸,杨延和以及杨文锋三人身上,但是具体谁先谁后便说不清楚。
孙东阳认为该是杨文锋为首荀攸为后,而柳青林则认为荀攸和杨延和皆可为榜首,杨文锋则排在第三为好。而其余两名翰林院的院士自然认为荀攸该为首,而国子监的两位则觉得该是杨文锋。
如此一来就又推到了晋心安身上,左右无奈之下晋心安有些头疼,最后想到这份名单还要拿给礼部尚书作裁定所以也就送了口气。
晋心安送到礼部尚书段菅炳手中的名单杨文锋,荀攸自己杨延和的名子是不分先后皆列于榜首的,至于情况他也事先和对方说过了。
其实在这份名单交到对方手中的时候晋心安便已经知晓榜首之位没有杨文锋什么事了。
果然,拿到名单之后段菅炳很快做出决定,榜首为荀攸,之后是杨延和,再之后才是杨文锋。
段菅炳的评价很简单,荀攸素来有才名,而为翰林学生自身德行皆为上品。而杨延和文章厚重而颇有规矩,至于杨文锋,才气极大,文章极好,但德行有亏,故而在两人之后。
这份名单在段菅炳裁定之后便由礼部拟定呈于太极殿之中,由武皇定夺之后这两日就会正式放榜。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