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民国第一军阀>第九十五章 :钱庄倒闭,股市崩盘

spn江渝这招简直就是釜底抽薪,钱庄陷入挤兑风波使得股票市场上唯一算得上拉升股价的主力军直接溃败。

这些钱庄为了能够尽快从股市抽离,纷纷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手里的股票都开始抛售了。

然而一切都晚了。

财团抛售的股票加上钱庄抛售的股票加在一起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民间投入股市的资金链直接断裂。

断裂后,股票人问津,钱庄的股票被深深套牢。[

下跌,再下跌!

铁路股票连日触底,每天一开盘便直接摔到跌停板上。

股票被套牢,又处拆借资金,只是第二日,便有钱庄宣布倒闭。

倒闭的钱庄被两淮行政总署接收处理,其资产被两淮行政总署陆续拍卖,然后将钱还给储户。

但把钱放在钱庄的储户们能拿到的钱已经很少了,根本比不上他们存入的钱。

第三日,钱庄倒闭进入**阶段,一天之内二十余家钱庄宣布倒闭,到处皆是哀嚎一片。

只有那些及时把钱取出来的人才拍着胸口大呼幸好。

钱庄倒闭后,那些股票虽然说名义上要卖掉交给储户,但什么时候卖那是两淮行政总署的事。

在钱庄倒闭的同时,各大报社纷纷进行报道,并得出了一个公认的结论,“把钱放在钱庄是很冒险的行为,只有放在华东银行、西北银行等民族大银行才是最保险的。而外资银行在中国,随时也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这个结论的得出,加强了财团对金融业的垄断。

这次钱庄挤兑风波之后,再也人敢把钱放在钱庄了,钱庄在这一阶段已经算是正式退出历史了。

仅存的一些没有投资铁路股票的钱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说他们撑过了挤兑风潮,但问题是去他们那里存钱的人越来越少了。

而舆论却在高呼加强对钱庄的监管,使得法律上对钱庄经营的限制越来越多,此后钱庄逐渐在中古消亡。

取而代之的是储户们极有信心的华东银行、西北银行等民族大银行。

就连外资银行都遭到了很大的冲击,首先此时民族主义开始苏醒,各地皆号召百姓将钱放进民族银行。再则外资银行存在不确定风险,也是储户们的顾虑所在。

同时外资银行此时的营业方式已经落后于中国民族银行,老百姓到外资银行存款都感觉很不方便。

最简单的一元开户,在此时的外资银行依旧没有。

而当外资银行进行改革的时候,中国地区的民族银行已经彻底做大,他们已经力与中国的民族银行抗争。

中国的民族银行开得到处都是,就算是小县城都有,老百姓想要汇款什么的极为方便,而外资银行也就多集中在一些繁华的城市,如上海、武汉这些贸易、金融城市。[

会把钱存在外资银行的,也都是一些外国买办。

不过那些外国买办现在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国货开始崛起了,如最大的华东百货都很少卖洋货。

就算是卖洋货,也都是自己采买,根本用不上那些买办商人。

上海地区七万多名买办商人此时只剩下了不到一半,其他的都没什么生意做而转行了。

而民族银行有一个更大的广优势就是政府对百姓的补贴、福利的钱,都要钱直接打到老百姓的银行账户上。

因此每一个工人人口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银行账户,这也使老百姓逐渐形成了把钱存到了民族银行的习惯。

而且现在把钱放在银行,还有较高的利息可以拿,这对老百姓们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力。

银行业就是这样,当人们都没有使用银行的习惯时,银行千方百计的吸引储户,但当发展到人们已经离不开银行的时候,却变成了银行掌握主动,那时候连利息都不用发了,但却可以毫顾虑的使用老百姓的钱。

所以银行越发展就是越暴利的。

而在股市,所有投资者都开始观望,本来还打算进入股市的投资者都捂住钱袋,等待着市场的转机。

这个转机就是政府救市。

而在北京,宋教仁确实是想继续救市,他向华东集团提出了第二次借款,结果面对的却是陈光甫的哭穷。

陈光甫哭丧着脸在电话里用忧伤到极点的语气对宋教仁说道:“大总理有所不知,为了应对欧洲大战,银行大部分钱都用于囤积原材料了。不久前全球远洋公司从德国买了53万吨排水量的货轮,现在哪里还能拿出那么多钱啊!以在下看来,这股市……”

电话那头,宋教仁楞了半天没反应过来。

没钱?

怎么可能没钱!

突然宋教仁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好像他被人给坑了。

关余救市的问题,很快北洋政府就闹得鸡飞狗跳了。宋教仁如同斗败的公鸡一般,袁世凯表现得还算淡定,但心情显然也不好。

两人都意识到,他们被江渝那小子给坑了一把。

这一坑,就坑了中央五亿元。

现在中央已经欠华东银行十亿元了。

至于那些铁路股票到底还值多少钱?这个天知道,现在铁路股票每一天开盘都在疯狂下挫,这下挫势头好似尽深渊。[

一些民间资金试图抄底,结果也被情套牢。

那些股民像是疯了一般,越来越多人开始疯狂的甩卖股票。

1200元一股没人要!

1100元一股,还是没人要。

1000元一股,依旧没人要。

当铁路股票一路跌到


状态提示:第九十五章 :钱庄倒闭,股市崩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