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有了这些热带粮食产地,并有机械化种植和高产量的杂交水稻后,可以肆意冲击他国的粮食生产。
也能非常慷慨的到处搞粮食援助,这些三季稻生产成本低得很,援助花不了多少钱。
同时财团在暹罗。还将投资3500万亩橡胶种植园,这些橡胶种植园主要集中在暹罗北部山区,以及东北部地区。
天然橡胶的成本还是有优势的。特别是在暹罗这种人工成本低的国家,搞橡胶种植是有赚头的。
中华民国的老百姓自然不可能去割橡胶,否则这天然橡胶的成本比合成橡胶都要高得多。
在南华共和国、吕宋省也有很多橡胶,加上越南的橡胶,达到7000万亩左右。成为这个时代世界上最大的橡胶产地,占世界橡胶面积的90以上。
中南省的橡胶较少。后世老挝地区基本不怎么开发,那里林业资源确实很多,但中华民国却基本不开发,而是把这里的林业资源保护了起来。
本身这是中华民国的版图范围,土著待遇也比南洋地区的土著高,所以种橡胶没钱途极品男色女皇太妖娆。在南华共和国和吕宋省,则有大量土著可用。
同时暹罗也有种植许多热带水果,北部、东北部地区也在发展木薯种植业,南华共和国同样也有发展木薯种植业。
木薯是用来生产淀粉、食品,同样也能用来当饲料的一种东西,但是食用有毒,必须经过加工处理。
热带水果当中最典型的则是菠萝、香蕉、芒果、火龙果、龙眼、荔枝,这些也是销量最大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堆的热带水果。
每年可以为中国提供大量的热带水果,同时还加工出了许多的热带水果罐头,直接供应军队、学校,更是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
中国攫取南洋地区,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昔日的中国人多地少,四亿人挤在不到四百万平方公里的精华地区,资源十分有限。
拿下了南洋,整个国家都不要再为吃饭而发愁,甚至可以十分宽裕的把粮食拿去喂猪,同时在传统行政区内腾出大量土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北方也空出了很多土地用于放牧。
在农业上,中华民国的农产品出口正在向全面化的方向发展,粮食、纤维(棉花、麻类、生丝)、油料(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橄榄、油棕)、橡胶、油桐、茶叶、剑麻、水果、肉制品。
这些全都向自给自足、大力出口的方向发展,财团在每一种经济作物的出口方面,首先不断的研究更高效率的生产工具、技术,以及更优良的品种。同时在加工、包装、价格统一方面十分用心。
这些经济作物被加工成眼花缭乱的各种产品,向国际市场销售。
这是江渝在争夺国际农产品定价权的布局,这些农产品定价权的争夺,就算是亏一点钱都没多大问题。
因为大宗商品定价权关系到货币国际化,货币国际化必须具备大宗商品定价权,因为你要让别人持有你的货币,向世界范围内收取铸币税。那么必然要让其货币能买到东西。关能买到东西还不行,还得用炎黄币计价才行。
如果商品定价权在中国手上,那么这些大宗商品必然要用炎黄币计价。
当然,只做到这些是不具备货币国际化能力的,首先炎黄币还要稳定,这个也不是问题,中国手上的黄金多得很,绝对十分稳定。
同时还要有海外收入来平衡收支,这也不是问题,中国民族资本正在大力向海外扩张。已经具备调节收支的能力。
例如远洋商船,单单是赚运费,每年就是一大笔钱。同时还要有民族商人在境外发展商业。足够平衡收支。
农业产品大量出口,也能够打击其他国家的农业,威胁其他国家的农业安全。
这些都是战略目标,亏点钱所谓。实际上农业方面,也亏不了多少钱。甚至还有许多利润。
如果是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话,利润会有损降低。
但就算是亏钱了,靠对外收取铸币税、发行炎黄币债券,那就赚翻天了。
起码此时中华民国的炎黄币,在亚洲地区是已经取得了主宰地位,那些附属国有的直接用炎黄币。有的则购买炎黄币债券。
现在要做的,就是把炎黄币国际化。
国际化这玩意,没有达到足够条件之前如果去搞。那就会像后世的日元、欧元那样悲剧。
中国此时基本上具备了大部分条件,只要发展些年头,炎黄币国际化不是问题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最新章节。
……
在整个中国到处都在忙着秋收生产时,造船厂也已经开始进行大规模军舰制造了。
中华民国此时的民用船只制造能力是380万吨,其中远洋商船制造能力为300万吨左右。其他80万吨主要是生产小型船只、远洋渔船、油轮。
军舰制造能力则依旧是10万吨,中国海军造舰计划是制造70万吨水面军舰。要用七年时间才造的完。
海军的计划是在1923年全部完工下水,给造船厂的时间是五年。
因此财团开始扩充军舰制造能力,5年内这些军舰将全部建造完毕,预计将在1919年将军舰制造能力扩大到18万吨。
海军开始扩大人员规模,首先海军军校扩张,其次扩招水兵,海军兵力加上后勤人员将达到30万。
海军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军费申请,将原先每年2亿元的军费,提高到了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