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王者降临>第三百五十七章 常山赵云

张绣和张辽接到命令之后,毫不犹豫,立刻动手。他们渡过虖沱河,绕过房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灵寿。

然后又以灵寿为据点,攻打蒲吾、井陉。兵至绵曼的时候,却是惊动了常山一个蛰伏的英雄。

初平二年,下大乱,赵云受常山国推举,率国中义从吏兵,赴幽州投奔公孙瓒。当时袁绍自称冀州牧,袁氏名号响彻北方,于是英雄豪杰无不归之。幽州更是无数人南奔冀州。公孙瓒每每想起来,便不禁为之忧虑不已。见赵云来附,不由大喜,遂见之,乃曰:“闻贵州人皆附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

赵云当时回答:“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而私明将军也。”其实还是因为赵云等人,看不惯袁绍到了冀州,逼死韩馥之举,觉得此不是英雄所为。又因冀州北方久受胡骑之苦,而北方与胡人打得最凶的就是公孙瓒。他们一想,索性跟着公孙瓒打胡人去。也算是保家卫国了。

赵云跟着公孙瓒四处征讨,屡立功勋,只因为冀州出身,又不是公孙瓒心腹,在幽州集团里,升迁比较缓慢。后来刘备也来投奔老同学公孙瓒,拿与赵云相见。刘备的人格魅力,赵云怎么挡得住,于是便去了刘备军中,为他掌管、训练骑兵。

直到前几年,赵云兄长病逝,赵云遂辞别了公孙瓒和刘备,回家操办丧事去了。而赵云再想出山时,公孙瓒与袁绍的矛盾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两边生死大战打得不可开交,而赵云所欣赏的刘备,也已经离开了幽州,去了遥远的徐州。刚好常山这边群盗四起,乡邻相信赵云,遂苦留他于国中训练义从,保一方平安。赵云也是乡土难离,于是便留了下来,直到如今。

现在常山这边,战争的乌云又起,赵云立马就感觉到了。灵寿、蒲吾到真定的官道上,密密麻麻的都是逃难的百姓。赵云随便逮了一个人问,便知道了消息。他心中不禁沉重万分。并州军来了,冀州的日子,不好过了。

赵云满腔抱负,自然不会宅在家里只知道舞枪弄棒,对于下大事,他可是关心得很。并州的李利如彗星般迅速崛起,如此人物,他岂有不关心之理。之前他还十分佩服李利,觉得李利是个人物。现在好了,李利麾下的兵马,带着大军打到赵云老家来了。这却是让他心里百般不是滋味了。

打么,肯定是打不过的。赵云不是对自己没信心。他是对自己麾下的那点儿兵马没信心。从逃难百姓的口中,得知并州大军约莫有数万之众,就算百姓们夸大其辞,以讹传讹夸大了数量,那打个最大的折,人家一万人总是有的吧?

人家一万武备齐整的精锐,自己麾下二千人,装备还是府库之中没有人要的破铜烂铁。刀枪锈迹斑斑,弓弦软软绵绵。自己再能打,能以一敌万?赵云可没有狂妄到这个地步。

史书对赵云的评价是:征南厚重、征西克忠,统时选士,猛将之烈。这里的征南的就是历史上的征南将军赵云。他忠厚稳重,猛将中的精英。这么个稳重的性格,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又怎么会轻举妄动呢?

所以赵云的第一反应是,向邺城和常山诸县发出示警、告急文书。然后就第一时间率部赶到真定,协助守城。

虖沱河从真定旁边绕过,与九门县一左一右,遥遥相对,互为犄角。赵云心想,只要九门那边配合得好,便是五万大军来,自己也有把握守住真定,直到援军到来。赵云压根就没想过,有没有援军这个问题。敌军入境,守土有责。袁绍要是不派援军,他还有什么面目坐稳冀州牧这个位置?

只要在真定挡住列军。那后方诸县,基本上也就安全了。元氏、石邑那里有井陉山脉为屏障,不利于大军行动。只要自己钉死在真定。就足可以让敌军进退两难。

真令县令这几日看着官道上络绎不绝的难民,心中也是忧心如焚。这北面来了强敌,他想跑又不敢跑。想留又不敢留。跑了袁绍不会放过他和他的家人。留下来估计也是死路一条。正在为难之时,刚好就碰到了赵云率乡勇来助。见了这个本县的好汉,县令不禁大喜。他还以为赵云要留在赵家庄看家护院呢。忙把赵云给迎了上来,二话不就深深一躬,道:“子龙高义,足下一来,真定无忧矣。”

赵云忙扶起县令:“云乃真定人,闻有敌来,岂能坐视。此云份中之事也,县尊千万莫要如此。”

又让县令拿出文书账册,查询县中可征发的青壮民夫有多少,可用的守城物资又有多少。两个人在房中看了半,把这些东西看完之后,赵云就一脸凝重的道:“县尊,物资和人远远不够,这如何是好?”

县令也是个能干事的,把脑袋一转,就道:“这有何难,子龙且看我手段。”

于是县令便于官道设卡,以查验细作为名,把逃难的百姓和物资都给截了下来。但凡是青壮和对守城有用的物资,哪怕是一口铁锅,都被真定官方给扣押了下来。

这兵荒马乱的时候,谁敢牙缝里崩半个不字,真定县令就会让他见识见识,什么叫官法如炉。至于以后的事,那也得看,真定还有没有以后。要是打不托军。一切都是白搭。

当然,不止是百姓闹事,也有士绅仗着家世在闹事。下面办事的人不敢动,报与真定县令来定夺,县令一脸冷笑着道:“一律依我命令行事!这些蠢货,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七章 常山赵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