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不汇报不行了。关键是要把於夫罗的遗嘱给办了,好安新任单于呼厨泉之心。并州之事,借重匈奴人的地方还多着呢。不展露下自己的实力,估计呼厨泉也不会老实。
奏表的内容,李利来说,卫觊来润笔。首先,当然是要粉饰自己向并州出兵的动机。“臣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有袁绍,世代簪缨,四世三公,门第之望,德重天下。却侵占冀州,非议天子,又私相授予,自设官职。自此中原混乱,只知有袁,而不知汉矣。”
“并州为关中屏障,自中平以来,胡骑纵横,盗寇四起。又有袁绍私命州牧,藐视朝廷。前有并州贼匪寇我河东。臣心忧境内百姓,是故兴兵,欲平并州之乱,再纳并州于朝廷也。因军情如火,故事急从权,先行征伐之举也。今幸赖天子鸿福,臣不辱王命,已先夺上党,逐高干于太原矣。”
先拎着袁绍一顿骂。激起天子与朝臣的同仇敌忾之心。汝南袁氏,世受汉恩这没错吧。平时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天下大乱,你们看看他袁氏都干了什么?
抢冀州,抢青州,抢并州,又想抢幽州的是他袁绍吧?要联合关东诸侯议立前幽州牧刘虞为天子的是袁绍吧?要不是刘虞是个大忠臣,袁术也心怀鬼胎,这事就成了。到时真的东边立了天子,咱们这边的天子与朝廷如何自处?
那占南阳,抢豫州,夺扬州的是袁术吧?这兄弟俩自从去了中原,现在一个个飞黄腾达,各自割据一方。可是他们又何曾关心过关中的天子与朝廷?有没有派人来朝贡过,有没有押解过税赋来奉养天子?大家好好想一想,没了凉州军阀在保护、供养,朝廷就真的什么都不是啦。
只拿袁氏和袁绍出来怼,那是李利给朝廷留了几分颜面,免得朝廷脸面不好看。因为全拎出来的话,关东诸侯几乎没一个好人呐。
骂完了袁绍,接下来就说并州了。这么个重要的地方,怎么可能让给袁绍?人家要是在并州站稳了脚跟,那可是随时能举兵打到三辅来的。几百年前,匈奴人就从这里入寇大家都忘了吗?忘了没关系,我来捏造一下,并州入寇河东,是他们先动手的,事情非常严重了吧?
那我不出兵,行吗?不得不打啊。不然,搞不好河东就永无宁日了。河东要是出了事,三辅还能安稳吗?所以我只好出兵了。幸好汉朝气运不绝啊,我一出兵就打赢了。现在抢了上党到手里了。未来还要把整个并州都抢回来,还给朝廷。怎么样?
说完了原因,表完了功劳,接下来李利就开始说於夫罗的事了:“又有匈奴单于於夫罗,闻我王师至上党,遂举众来投,身先士卒,数经战阵。后身被数创,不幸战殁于铜鞮。有遗言曰世为汉臣,未曾负汉之恩德。一生无所憾事,唯有单于之位空缺,今传之于弟呼厨泉。望朝廷册封,以正其位,好统率族人,再为国朝效死。臣河东太守、兴义侯李利具表以闻,伏惟陛下明鉴之。”
表送到了长安。第一时间就转到了李傕府里。李傕看完之后,沉默半晌,才批道:“册封之事可,着尚书台议上党太守人选。”
奏章又转去了尚书台,三公和马腾、张济都参录尚书事,自然是有资格看的。大家看完之后,心中也是复杂得很。
李利在没有朝廷批准的情况下,擅兴刀兵。放在以前,朝廷是轻则下旨斥责,重则槛车征人而还的。只是现在朝廷这个情况,却是不允许这么做了。先不说朝廷有没有实力这么做,朝廷都被一帮军头给控制了,现在要拿最大军头的侄儿,李傕他会同意?
况且李利理由找得很好。确实没错啊,并州这么重要的地方,自然不能够让袁绍给占了。只是李傕等军头一点都不急,朝廷有识之士也只能干瞪眼啊。最后李利还抛了块大饼出来,说要扫平并州,然后把并州归还给朝廷。李利的言下之意摆明着就是并州打下来之后,他只要最大的那份蛋糕,然后其他的那么多的官职,全让朝廷来任命。嘿,这是多大的一块肥肉啊。
朝廷现在这么多官员,除了关中这一块地方还能安插、任命之外,天下其他地方,朝廷都已经做不得主了。任命一个,关东那帮无法无天的家伙们就驱赶一个。朝廷已经是毫无威信可言了。但若是把并州给夺了回来,并州这么多郡县,就算重要的地方给李利占了。那不也还有许多空缺么?
大家手底下都有一帮子人,不给他们安排点出路,那还有谁愿意追随你啊。搞不好长此以往,人才就要全部流失到中原去了。那朝廷还搞个屁啊。
所以,其实能够让大家集体失声,然后选择原谅李利的,还是李利暗示,并州的那么多太守,县令、县长,佐贰官,我将来起码会交出一大半来给朝廷。这样,朝廷得了实惠,自然也不会去计较李利攻打并州的事了。
而杨彪等人,心中滋味更是复杂。他们早就看出并州这个隐患来了。确实是如李利所言,袁绍在并州落子,绝对是高手用棋。高干要是把并州给治理得井井有条了,然后袁绍在中原那边腾出了手来,大军一从洛阳,一从并州,两路齐进,关中谁能够挡得住袁绍?
只可惜历史上袁绍打败了公孙瓒,带甲数十万,精兵良将无数,最后却败于一个小小的兖州曹操手上。真是让人惊叹不已。袁绍这一败,就彻底没了精气神,又因为继承人问题犹豫不决,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