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三年十月一十七,李华走在襄州的山路上。思绪不由回到了几天以前。
几天之前,李华发现小镇上来了些陌生人,他们似乎在找什么东西。
李华不由联想到了两个月前,长江之畔、荆州境内遇到的那两个黑衣人。
他们明显是冲着我来的。
虽说,当时杀了他们,但他们同伴明显就在附近。
如今,这两个月下来,各个方向搜寻一番,怕是现在搜寻到了这当阳县河口镇了。
看来,这河口镇是不能呆了!
打定主意,李华当天晚上,李华向铁匠铺老板风青阳道别,说又要事需离开,以后有空再相见。
第二日,一早,李华稍做收拾,去了赵家村,又同赵叔一家以及那笙一家道了别。
那笙很是不舍,送出了很久。
“李华哥哥,你还会回来看阿笙吗?”
“会的......哥哥会回来的。”
“哥哥多久来看阿笙呢?”
“多久?”李华有些迟疑。
多久呢?他现在还在危险之中,必须东躲西藏,又怎们能预知道自己将来会在哪里呢?
那笙眼神黯然下来。
李华见此,忙道:“那笙妹妹,最低一年,最多三年,哥哥一定来看你好不好?”
那笙眼神重新恢复光彩,“好的,我等哥哥,哥哥说话可得算数!”
“当然,当然算数!”
“咱俩拉勾,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好!”
两人拉勾,又相互给对方一个拥抱。
拥抱是多么甜蜜和惬意的事,李华也想就这样一直拥抱下去,想时间在这一刻定格。
但又想到随时可能到来的危险,想到另一个约定——一年之期。
李华狠了狠心,分开了怀抱,转身离去。
那笙站在那里痴痴的看着,一年之期,很短吗?那三年呢?还短吗?人生有几个三年?
人生总是有离别的,离别后,总是期望着再见,没有再见的期望,人生又会有什么期望呢?
李华这次没有沿长江而行,二十先沿漳水溯游而上,进入上游襄州境内,再做走陆路。
之所以如此,因为在他看来,第一次遇到黑衣人的地点在沮漳河下游与大江交汇处,那时,两个黑衣人虽然身死,但他们发出了信号。
他们同伴应该会已他们出事地点为圆点,逐步扩大搜索范围,李华自然不会傻到往下游走,自投罗网。
那么他又要回蜀中,还怎么走呢?
从现在的当阳走陆路直插蜀中,中间要翻越连绵的崇山峻岭,道路异常难行;所有,这时,李华又想起了,当初和李白几人谈及去长安路线图的事。
当时他提及的路线为:从淮南道沔州汉阳县出发,沿汉江朔游而上,一直进入山南西道汉中,再从汉中走陆路,过剑阁,进入蜀中。
那么,我现在是否可以参照这条路线,只是把前面的一段更改一番。
那条路线是从汉江下游与大江交汇处汉阳出发,走水路沿汉江朔游而上;我这里可以将水路出发的地点改在汉江的中游——山南东道的襄州襄阳府。
这样一来,我就要先到襄阳府了。
从沮漳河上游,弃船登岸,问明了到襄州襄阳府大致方位,李华采取了步行方式出发。他行走的路线并不是一直沿官道而行,他担心那样自己接触的人会很多,会增加敌人追击到自己的可能性。
所以,他是主要在山林之间走,但也没有到山林深处,担心迷路,而且他时不时微调一下方向,以保证方向的正确性。
五天后,李华到达襄阳府。
站在汉水之旁,襄阳城外,看着襄阳府巍峨雄伟的城墙,李华一时感慨万千。
就是这座城,后世将会经历熊熊战火的洗礼,这座城,将会被蒙古围攻十年,不知多少人的性命将会葬身于此。
李华一阵感慨时候,突然有个小男孩撞了自己一下。
李华以为是自己挡着别人的路了,忙道歉。
“对不起,你没事吧?”
“哦,没事!”
小男孩说完走开了。
突然,一个人将那小男孩给拦住了,“小子,将东西交出来!”
小男孩哀求道:“大叔,我没有东西,你放我走吧!”
李华心道。
难道光天化日之下,碰到抢劫的?
于是李华停了下来,打算看事态进一步发展。
却听那人道:“小子,还在装蒜,你要是偷别人的东西,我可以当没有看见。可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偷到我漕帮兄弟的头上。”
李华本来还想着自己得帮那小孩的忙,对付那拦路抢劫的人,听到此处,醒悟过来,看来两人身份反转啊,由劫匪和被抢劫之人变为小偷和抓贼的人。
那小孩准备逃跑,却被抓住。
李华见事态结束,准备离开,见那人突然喊住自己,“兄弟,请等等!”
李华一愣,“何事?”
那人笑道,“你摸下你腰间。”
李华一愣,但还是照办了。
“咦,我的荷包和木牌?”
李华这才发现自己腰间挂着的荷包和木牌不见了。
这荷包是我生日当天,清歌姐姐送给我的。
木牌是在夔州白帝城码头扛包后,屠苏大哥送给我的。
我就一直挂在腰间。
怎么会不见了呢?
“哦,我的荷包和木牌不见了。”李华醒悟过来,看向那个青年人和小孩。
那青年人点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