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狙击南宋>第三百八十五章 大鱼要溜?

(凤栖梧桐626,光芒依旧,一路同行,感谢。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高品质更新就在)

~~~~~~~~~~~~~~~~~~~~~~~~~~~~~~~~~~~~~

四月初十,晨,先期渡过黄河的天诛军二万五千大军,在黎阳城休整待命,等待他们的最高统帅渡河,传令挥师北上。

狄烈在晨时二刻,携凌远及参谋总部、警卫营等五百余人,离开东京,乘舟过河。

天波师船队则在补充粮食弹药后,由梁阿水率领沿泗水南下,抵达楚州,与张荣会师。完整的天波水师,在未来将承担起巡防长江的重任。当然,在此之前,还得先派武装船只,到擒龙岛将那几百船巨量物资运回东京。

这笔掠自江南半壁的巨大的财富,加上金军丢弃在河南的大批物资,足以支撑整个中原地区的军费开支,以及各州城的前期恢复性建设。

中原地区的经营,自有京兆府派出官员治理,有张角把关,可靠任命这一块,狄烈还是放心的。

中原底定,战果喜人,形势一片大好,狄烈原本应该喜笑颜开,但站在船头之上,河风罡劲,却吹不散他紧蹙的眉头。身后,凌远、岳云、郭大石等人,也是一脸凝重。

河南形势大好,河北形势危急。天诛军补充师拦截失败,完颜宗辅极有可能逃之夭夭——这就是刚刚送来的军报消息。

七日之前,左开率补充师两个旅加守备井陉关之浮山旅一部。共计五千兵马,奉命东出井陉,阻截迟滞完颜宗辅的三万败兵。

出关之前,左开与参谋部反复推导判定,此战的关键,不在于完颜宗辅的三万军,而在于真定。只要夺取真定,就等于卡住完颜宗辅大军北窜之路。如果不能拔除真定之敌,补充师出关南下拦截完颜宗辅,将会陷入真定金军与完颜宗辅大军合击的危险。

当然。凭补充师这区区五千兵马。是打不下真定的,否则左开早就动手了,何至于等到现在。不过,如今有完颜宗辅的大军为诱饵。情况就不同了。补充师会按原计划出关拦截。真定金军若不动。则按计划南下阻击,真定金军若动了,就半路设伏吃掉它。高品质更新然后掉头猛扑真定,迅速攻取之。

平心而论,从太原军校出来的参谋们所制定的这个计划还是不错的,倘若由第五整编师来执行,那就没问题,但补充师……真是个大问题。

真定金军果然不敢坐视,补充师刚走到栾城附近,就被河东(河北东路)都统王伯龙率五千马步军追及。两军就在封龙山附近恶战两日,互有胜负。

双方兵力相当,补充师士兵胜在训练得力、军纪严明,那三天一大操,两天一拉练可不是开玩笑的;而王伯龙所统领的义胜军,则胜在老兵悍卒甚多,战斗经验丰富。两下一比较,基本扯平。

装备方面,义胜军是伪军,又留守后方,自然只有旧甲劣弓;而补充师虽然是乙级师,但好歹兵甲簇新,出战时又从天枢本城军工司勾抽了刚出产的二百支火枪,以及数量不少的霹雳弹,这方面就不是义胜军所能比的了。

就士气而论,补充师士气高昂,义胜军近两年也没打过败仗,而且因为历史原因,对宋人一贯仇恨。

兵马、素质、装备、士气,双方势均力敌。最后要比拚的,就是将帅的个人能力了。而这一方面,王伯龙足以甩左开几条街。左开之所以能与王伯龙打成平手,全仗着他有个参谋部,以及良好的“圆桌军议”制度,他们是一群人对抗王伯龙一个人。

但是,王伯龙就是王伯龙,玩策略,他一个人玩不过你一群人,但真正沙场对阵时,考验的就是主帅的个人能力,别人帮不上忙。

当双方第三次交战时,王伯龙反复观察,发现了补充师军阵的一个弱点:在军阵右翼偏南侧,有两个方阵在指挥应变方面与别的方阵脱节。

不得不说,王伯龙不愧为阿骨打时期就纵横沙场的老将,堪称火眼金睛,经验老道。他所发现的这两个方阵,就是协同作战的浮山旅的两个营。

浮山旅是独立旅,刘泽的部队。天诛军扩军之初,为了稳定这些太行群豪的人心,并不强制抽调到补充师集中训练。所以浮山旅是天诛军近五十个旅中,战斗力最弱的一个旅。高品质更新就在此前他们也没有与补充师联合训练并作战过,结果指挥起来,就有了瑕疵与破绽,而这个破绽,就被王伯龙敏锐地察觉并抓住了。

王伯龙当机立断,将手头一直没放出去的五百骑兵,一下撒出,由前义胜军统领耿守忠率骑猛突。迅猛插入补充师与浮山旅两个营的军阵结合部,将两部分割开。

浮山旅两个营在敌骑反复冲击下,终于顶不住而溃败。浮山旅一败,严密的军阵豁开一道大口子,补充师军阵侧翼暴露,军心大乱,阵脚动摇,眼看就是一场惨败。危急关头,补充师最强力量,二百火枪兵与二百重甲刀斧兵组成的混合营悍然出击,重创耿守忠的骑兵,并将之击溃。然后为全师断后,徐徐而退,这才没有造成全军崩溃。

此战,补充师损失数百,浮山旅两个营被歼,士气大坠,败局已无法挽回。最糟的是,退路被断,全师数千人,被迫退到百里之外的赞皇五马山,借助当日五马山寨遗存的设施,据寨以守。不过,这一次他们很难再象上回那样脱逃了,因为静阳寨的悬索桥,自从毁掉后一直未能重修。

原本要奉命拦截敌军的,结果却被困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五章 大鱼要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