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狙击南宋>第二百六十六章 飞弹器,亮相!

狄烈比李良辅更早看到这支夏军的“奇兵”。请使用访问本站。// //因为这支从车城侧后方杀出来的奇兵,本就是冲他们而来的,距离他们更近;再一个,天诛军观测手段比夏军更先进,望楼加望远镜,站得高看得远;最后,当然就是狄烈凭借着从曹吉嘴里掏出的情报,早就防备着这支奇兵……

“终于来了!干掉它,这场战事就该终结了吧。”狄烈瞥了张立一眼,“接下来知道该怎么做了?”

张立重重点头,眼神中掠过一丝兴奋与凶狠。

狄烈将手中令旗交给张立:“我把指挥权移交给你,后面的战斗,你来指挥。”

张立郑重接过,向军主致意之后,迅速向传令兵下达指令:“执行车、骑、步协同作战条例,第三防御预案。”

利用火枪优势,布置成一个类似于活动碉堡的车城作战是个新战术,此前从未有过,自然也无例可循。当然,狄烈也不需要什么“先例”,他只要找一些“后例”就行了。本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原则,车城战阵成立之初,就曾针对战场上的各种情况,制定了十几个应对方案。譬如第一预案是如何避箭矢;第二预案是如何防火箭;第三预案,就是如何应对投石。

没错,应对投石!因为那支来势汹汹的奇兵,就是夏军的杀手锏、屡屡以奇袭摧破敌阵的“泼喜军”!

这支夏国独有的投石军,人数不多。只有三百来人而已,每人配橐驼两头,一为乘骑,一为载砲(或载石弹)。不过,泼喜军并不是一般人认为那样,是一支单纯的阵地投车兵种,而是一支机动灵活的快速远程打击部队。

每临战,泼喜军总会从一个敌军意想不到的方向,突然出现,以陡立于橐驼鞍的旋风砲。发射拳头大小。重四、五斤的圆形石弹,射程可达五十步,若投掷两斤重小号石弹,射程近百步(五马山之战中。笔误为二百步)。而这闻名遐迩的旋风砲。其实就是一种小型单梢杆抛石机。机动灵便,并可转向。通常由三人操作,一人定放。两人拉拽发射石弹。产生的瞬间最大动力,在三百斤以上,其投掷射程,接近于弩弓,而对物体的破坏力,更大于弩弓。

百步射程、三百斤打击力、接近于弩弓的发射速度、可十字转向的攻击范围,再加上橐驼的快速运动颇有几分古代版的车载机枪的味道。而这一切都决定了,泼喜军不可能是一般意义上的投石车兵种。即那种将投石车各部件运输到预定阵地,然后耗费个把时辰拼装起来,老半天才投出一个巨型石弹,并且固定在阵地上动弹不得的重型投石部队。

严格的说,泼喜军这种轻型投石部队。有点类似于金军的拐子马,快速接近,猝然袭击,可打可走,反复折磨敌军步卒阵势,直至被弹雨击垮。所不同的是,拐子马用的是马,泼喜军用的是橐驼;拐子马射出的是箭,泼喜军投出的是石弹。就威力而言,石弹比箭矢杀伤力更大,对敌军士气打击更显著。

三百操砲手,一百旋风砲,乘骑着五百头橐驼,另有百骑擒生军护卫,卯时出发,顶着烈日酷暑,绕道远袭这就是李良辅的侧击破敌计划。依他与野利荣所想,任何一支步军,猝然遭到这样的突袭,骚乱是不可避免的。稍差一些的军队,直接崩溃也并非不可能。

只是当夏军两位主将看到这铁壁车城之后,就哀叹自己一番心血白费了,媚眼做给瞎子看,白折腾!

虽然如此,却并不意味着泼喜军就没用了,他们依然可以利用远程打击的优势,向车城内发射石弹,摧折敌军;向战车直接投弹,尽力摧毁战车。倘能如此,则重骑兵或许仍有用武之地,从击破的缺口趟过去,碾压敌步兵。如此一来,此战仍大有可为。

这就是李良辅与野利荣的翻盘计划,一切,都要维系在泼喜军身上。

泼喜军一出现,夏军擒生军就奔出三百骑,前往护卫,以防被天诛军骑兵冲击,同时其余七百擒生军骑兵也加紧对天诛军骑兵的拦截。不过,天诛军骑兵并没有动,因为车城中传来的旗号指令是:保持原状,无需出击。

第三预案令下达,整个车城顿时忙碌起来:重甲长枪兵、刀牌兵与炮兵又回到战车内;辎重兵取出一张张厚毡,将每一辆运输车牢牢裹严实;工兵们也快速取出厚实的牛皮卷,张开后将巢车与望楼层层包裹,只有望楼的北面因是砲击的反斜面,不需防护,作为观察指挥面而留空,其余三面,只露出几个巴掌大小的观察孔;医护都士兵离开凉棚,进入加固的中军旗鼓帐中躲藏。

做完这一切后,根据泼喜军所来的方向,辎重兵与役夫们全躲到东南方的一百辆战车内侧面,抱头、下蹲,尽量蜷缩身体。之所以选择躲避在这个方向的战车下,同样是因为此为砲击的反斜面,根据抛物线原理,从这个方向投掷来的石弹,不可能击中紧贴车体另一侧的物体,这是一个投掷或抛射的死角。

在这个时代,能够有这般先进的预防砲击的理念者,除了狄烈,不会再有第二个了。

所有士兵都完成了规避动作,只有工兵们还在忙碌。他们利用运输车所围成的子城,以东南面一排运输车为支撑,竖起一块块丈二高、九尺宽的铁皮厚木挡板。这些都是战车的备用挡板,现在临时用来充当掩护板了,它们要掩护的东西,就是投石器!

铁壁车城的子城内,一字排开,共有八辆投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六章 飞弹器,亮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