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不求生>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
的罗汝才,岂非胜过百倍?大元帅必不至于此时对使君有所不利。”

方以仁则更有信心一些:“以府主在开封所见的情况来看,牛金星、田见秀、李双喜之一党,党势隐隐然已成喧宾夺主之状。牛党既有中枢魁首,又有中军亲将,还有地方诸侯,如此之势,比之随州如何?”

李来亨默然,顾君恩却回道:“随州制度规模宏大,旦夕之间可以聚兵七八万人,真有需要,只要不顾惜民力,立时编成十万之军也非难事。牛党不过这几个人,如何同随州相提并论?”

“是,你说的不错。但随州制度规模宏大之事,大元帅也好、启翁也好,并没有真正体味和认识。在他们看来,三镇分割以后,府主的地位,至多与刘芳亮、袁宗第等夷,尚且不如补帅,如何去比田见秀呢?”

“你的意思是?”

“宋军师和李将军此来,所为之事,或与牛党有关。”

方以仁的推断给李来亨增加了不少信心,宋献策和刘汝魁带领着闯军左营骁骑及新降明军近万人抵达德州附近,李来亨则仅率亲军千骑出城二十里相迎。

如果宋献策此来,真和牛党势大有关,那么看来宋献策就是一个李来亨可以争取的人物了。

事情的结果,半在方以仁的预测之中,半出大家的意料之外。不过最起码,李来亨每一回和闯军中枢联系交流时,回回都要担心的兵符夺权之事并未发生。

宋献策带来的消息是,大元帅于崇祯十六年正月一日在太原称王。

“今后大家都要管大元帅叫唐王殿下了,除建号称王外,唐王还宣布从今年起我们就不用崇祯年号,而改用唐元年。”

宋献策依旧是一张黑脸,眼斜鼻子歪的模样。但让李来亨惊讶的却是李自成在太原称王的消息,大元帅居然用了唐王之号吗?

废弃崇祯年号倒没有什么奇怪,历史上朱元璋在称帝前也是先自称吴王,废弃元朝的至正年号,短暂用了一年的吴元年年号后,才正式称帝。

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是说李自成在攻入西安以前,曾先行在襄阳自称“新顺王”。一些人用这个奇怪的王号,嘲笑闯军没有文化,不懂得一般称王建号的规矩做法。

且不说到底存不存在这样一种起兵首领由王而帝的潜规则,还有“顺”这个称谓在明末因为传说刘伯温曾说过“遇顺则止”的谶言而产生的特殊涵义(李自成国号大顺,清廷年号顺治,张献忠年号大顺,都来源于刘伯温“遇顺则止”的谶纬传说)。

本身“新顺王”的说法,就是错误且不存在的。

有许多可靠的记载,都表明李自成是以“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的名号攻入西安城,他在西安直接称帝,中间并没有一个先从大元帅改称新顺王,然后再称帝的过程。所谓“新顺王”的说法,只是违反基本史实的一种以讹传讹之误。

历史上李自成没有经历过一个称王的过程,而是直接由大元帅而在西安称帝。当他率兵抵达北京城下的时候,已经是大顺永昌天子的身份,绝不可能再和崇祯做所谓封王、割据西北的交易。

至于后来为什么会传出这样的逸闻传说,其实就像所谓张献忠遗言“尔急归明,毋为不义”一样,这很可能是后来与南明结盟的忠贞营-夔东十三家等闯军余部创造出来的政治传闻。

其目的,毫无疑问就在于削减闯军与南明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既然李自成攻克北京是因为崇祯不愿意接受闯军的主动求抚,那么南明就该吸取教训,接受忠贞营的合作结盟。


状态提示: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