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不擅长作诗,据他所知,他认识的人里面包括董明在内,最擅长作诗的应该是曹操。别看曹老板又矮又黑,但是这才情,可是天下一等一的。
让他作文还行,稍作思考之后,便在白纸上写起来,很快便写出来一篇《洛阳赋》,仔细看了看之后,又删改了一些,确认没什么问题,便放在那里,继续看经义题。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经义题就这么一句话,看起来孤零零的。徐庶虽然平日里好军略,但是经学素养并不差,毕竟新学还披着儒皮呢不是?都不用思考,徐庶就轻轻的点点头,然后提笔在白纸上将这句话给补全了。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出自中庸第十章,子路问强这一篇,徐庶自然是背过的。这其中的意思,董明也说过。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这题目看起来是在说人,要如何如何,但是徐庶仔细想了一下就摇了摇头,这又何尝不是孔融等人在规劝考生呢?
徐庶想了一下,提笔开始论述。
丁九十四考房,郭嘉有些百无聊赖的热着一个馍馍,他跟前的试卷上已经写满了。用来打草稿的白纸仍然干干净净的,看来是直接在卷上作答了。
馍馍烤热了之后,他咬了一口,然后斜靠在床边,看着外面的天光,盘算着什么时候能交卷出去。这实在是有些无聊了。
甲十七考房内,张松脸上很是兴奋,拥有过目不忘能力的他,在前两题上没有碰到任何的阻碍便写出来了。经义虽然要自己阐发,但是他师从鸿儒,直接将老师的话修修改改写上去便是,总比自己乱说要强一些。
最后一题作文题,这道题目以他的能力自然也没有问题,但是张松却有其他的打算。前面两题难度不高,肯定也有不少人跟他一样做起来很是轻松。那么最后一题作文题,那就是谁写的好,谁能出彩了。
他张松,想要出彩!
憋足了劲的想要写一篇华丽的四六骈文。
此时,考场最内侧一个房间里,董明、蔡邕、孔融等人赫然在列。众人上首则是一身常服的刘宏。
刘宏的气色不错,看起来也很是开心。
“科考实在是是个绝妙的主意!四千多士子啊!朕真的没想到竟然会来这么多人!”刘宏颇为感慨的说道。
往年都是地方官上报,举荐。这些被举荐的人,每年加起来也就几百个。他什么时候见到过这么多天下英才了?
“这还是第一次,很多地方的士子不清楚或者来不及。等来年的时候,这个数字肯定还再往上走走。再过几年,咱们将教化之事做好了,这人数还得变多。”董明在一旁捡好听的说道:“真要说起来,日后咱们大汉朝有个数十万的读书人也是没问题的。”
“数十万读书人?!”这个数字让刘宏很是满意,惊讶的重复了一句之后说道:“尚书令说的话,朕是相信的。不过这一次听说尚书令只打算让三百人通过科考?”
董明点点头道:“只取前三百人便是。不过这三百人会加考一场殿试。”
“殿试?”
“陛下出题,我等阅卷之后会按照成绩排名报给陛下,陛下看过之后,可以决定前三甲的名次。”董明很是平静的说道。
但这话说到了刘宏的心窝子里,脸上虽然没什么表情,但是眼角却笑开了:“尚书令倒是有心了。”
“应该的。”
“诸位爱卿,左右也是无事,不如陪朕去前面看看,看看朕的学生们。”刘宏笑着说道。
自然不会有人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