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好老师>167章 中平五年,春正月

中平五年,春正月,休屠各胡寇西河,杀郡守邢纪。丁酉,大赦天下。

正旦日,书院张灯结彩。董明直接把正旦当后世的春节来过了,打算热闹一番。董琬在头几天就开始做红包。董明在山脚下换了不少铜钱,一个红包里面塞了十枚铜钱,当做给学生们的压岁钱。

与此同时还让高尚赶制一批烟花出来。虽然只能听个响,看个亮。但也总比什么都没有强。除此之外,他还亲自动手写了不少对联,贴在了书院大大小小的门框上。

总之,氛围得有。

食堂今天也改了菜色,鸡鸭鱼肉,各种点心全都备足。到了晚上的时候,整个书院没有回家过节的学生全都聚集到了一起。

董明随便说了几句漂亮话之后,年夜饭就开始了。席上,觥筹交错,好不快活。

吃完了饭,董明吩咐了一声之后,高尚带着几个烟花房的学生,将准备好的烟花,摆放在广场上,点燃。

自然是不能跟后世的烟花相比,但是有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很多没有见过烟花的学生和下人们更是惊呼鬼神来了。

董明看了一会儿之后,倒是变得无趣起来。然后让人去打了几桶水,放在现场。眼下书院几乎都是木制的建筑物,要是走水了,那就凉凉。

好在,董明没有这么背。主要是刚下过一场雪,天气又比较寒冷潮湿,火星子没地方发威就熄灭了。

转过天来,书院正常运转。董明又收到了来信,信从汉中而来。却是关张二人的孩子也出生了。关羽的大儿子不出意外的取名关平,张飞的大儿子也不出意外的取名张苞。

董明还是老样子,让董琬备了礼物,打算下个月的时候再去一趟。到时候少不得又要多两个后补的学生了。

这天董明刚下课,秦牧又找了过来。两人在食堂里一边吃饭一边谈事情。

“先生,又要麻烦您了。”秦牧有些尴尬的说道,连餐盘里的饭都没吃几口。

董明吃着烤鹿腿肉,道:“说吧,什么事儿?又是查案子?”

“是,也不是。”秦牧摇摇头道:“前几天做了盘点,发现县衙府库里有了不少的亏空。可是账面上,却怎么也查不出来,因此....想请先生帮帮忙。某家听说先生精于记账,曾经教导过颍川学子四柱记账法,所以特来相求。”

“哎?”董明楞了一下道:“这四柱记账法都是哪一年的事情了?你们应该都学会了吧?”

秦牧闻言摆摆手道:“先生可能不太清楚。当时学会了的人都没有往外传。这种法子,大家肯定都敝帚自珍,又有多少人像先生一样能够公之于众吗?因此这么些年了,这四柱记账法仍然只在小范围内流传。某家....不曾学过。”

“不说这个,你县衙的账是怎么记得?”董明跳过这个话题,直接问道:“话说,某家看了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没什么不合适的。”秦牧笑着道:“劳烦先生了。不过账本没有带来,还在县衙。”

“那成吧,这事儿某家也不用去,等会儿你去找嘉哥儿,让他下山走一趟就行了。”董明摆摆手,这种小事情还用不到他亲自出马。

当然了,出马了也没用,他又没做过会计。还是让天才去吧,天才总是有办法的不是?

秦牧闻言点点头,对于郭嘉,有了上次查案的事情之后,他还是非常信得过的:“那就多谢先生了。”

“先吃饭,菜都要凉了。”董明指了指秦牧的餐盘,笑着说道。

“好!”秦牧也笑了:“书院的伙食可真好啊。”

“那是,民以食为天嘛。不吃好了,啥也干不成,更遑论学习了。”董明回了一句。

吃完了饭,秦牧自去找郭嘉。董明则施施然的溜达到了华佗的医院里。大概是因为冬春交替的原因,医院里病人不少。

不过大多都是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华佗带着几个学生处理起来非常的方便。说起来这些年倒是好年景,除了天气愈发干冷之外,却也没有发生过天灾人祸。大汉朝透着一股子起死回生的味道。

当然了,董明却清楚,这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大汉朝想要重生,还得看他这个穿越众的。

在一旁等到了病人都走光了,董明才跟华佗搭上话。

“元化兄啊,不知道你可认识张机张仲景先生?”董明笑着问道。

张仲景是谁,自不用多赘言。作为一代医学大师,单从对中医的贡献上来看,一部《伤寒杂病论》几乎可以比肩《黄帝内经》。

从这一点上来说,古往今来能跟张仲景并肩的医学大师,也就那么寥寥几个。至少华佗是不如他的。虽然华佗也有《青囊书》这一著作,但是《青囊书》到底是散佚了。只有《三国志》上有只言片语留存罢了。

董明倒是问过华佗,有没有著书,后者表示自己还不配,对此董明只能耸耸肩。不过董明还是对华佗抱有期待的,毕竟仅凭只言片语便可以知道,相较于张机,华佗更擅长外科。

若是有机会,董明还是希望皆有系统的资料库和华佗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这个时代年代建立起属于中医的外科体系。

这,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张仲景?”华佗闻言愣了下,然后道:“倒是听闻过他的大名,但是一直没有相见。不过倒是与他神交已久。”

“好一个神交已久。”董明心里吐槽了一句道:“听闻张仲景先生也是国医圣手


状态提示:167章 中平五年,春正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