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好老师>163章 穿越众都是无赖

观鹄跑了,兴致勃勃的孙坚懵了。一直焦头烂额的马维却舒坦了。

不过,这都跟董明没啥关系。入了十月,天气转凉,书院也变得忙碌起来。董明的课程也开始加紧,理论也好,实践也好,一天都不得闲。

“大家注意一下,这个玩意就是纺织机。”

甲一班,董明弄了一块黑板,黑板上面画着一个非常详细的机械图。这玩意其实是黄道婆设计的新式纺车。

事实上这部分的课程董明上了二十多天了。除了新式纺车之外,还有一整套黄道婆改良的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等。

后世的黄道婆贡献不可谓不大。

当时用的都是旧式单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黄道婆就跟木工师博一起,经过反复试验,把用于纺麻的脚踏纺车改成三锭棉纺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而且操作也很省力。

纺车本就是省力的东西,黄道婆设计的新式纺车更是将纺织效率提高了数倍!在汉末拿出来,董明觉得都有些奢侈了。

这玩意做出来很简单,问题的关键是,原材料真不一定能够供上。想要发挥它的作用,还得由官方出面,建立一条完整的产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才可以。

这种事儿,非得是天下太平,政局稳定的时候才可以。但,这是以后的事儿。眼下先把技术留下来,小规模的运用。日后想要扩大规模的时候,拿来即用,也是方便。

“都记下来,下午的时候,咱们去谭木匠那里,亲手做一台出来。”董明又道:“实践出真知嘛。这东西,可以提高三四倍的纺纱效率。如果能在县城中普及纺纱车,纺织业就会成为一个县城的特色!有了这样一个产业,县城想不发展起来都难。”

学生们闻言都点点头。

“不过,想要真正的做起来,还需要解决上下游的问题。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和下游的销售。因此,纺织业的兴起,一定伴随着原材料种植业和丝织品市场的兴起而兴起。”董明说着说着来了性质。

“这就是为师曾经告诉过你们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中的内容。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是单独某一个产业能够堆得起来的。尤其是大汉朝,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体量的提高,靠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才可以。”

“那老师,对于大汉来说,应该如何发展经济呢?还有为什么要发展经济呢?自古以来,重本轻末,为何老师会强调商业发展呢?”

问话的是诸葛瑾,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学生都想问的问题。

董明闻言笑了笑道:“重本轻末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生产力低下,劳动力全部都去种植农作物都不一定能够养活所有人。因此历代帝王才会重视农业生产。毕竟商人不事生产不是吗?”

“但是这个局面会逐渐改变的!只要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就会减小。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多余劳动力。这些多余的劳动力除去一部分官员、贵族、士兵等不事生产的人之外,剩下的就可以投入到工业中去。而不管是农产品还是工业产品都需要流通,流通起来的产品才是财富。”

“那么如何流通?自然就需要商人了!货卖南北,虽然是为了挣钱,但是他们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劳动产品的流通。”

“也就是说,对于国家来说,不管是种地还是行商,还是做工,全都是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只是,我等必须要把握住一个度。”

“商业的发展一定不能损害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发展国家的经济就行了。为师这么说,你们能明白吗?”

董明说了一大段,学生们听的云里雾绕的。不过没关系,有那聪明的已经全都记了下来,待课后大家传抄一下,慢慢理解便是。

课程继续,董明也继续说着自己对于经济的粗浅理解。虽然都是一些大而化之的东西,但总归要比这个时代先进太多了。

中午吃罢了午饭,休息了一会儿之后,甲一班在书院门口集合。董明带着他们直奔明德镇的谭家木匠铺。

随行的还有帮忙的周韩氏,她之所以跟着,是因为董明需要一个人来真真的试用一下纺车。整个书院,没有必要周韩氏更合适的人了。

到了谭家木匠铺,出来迎接的是谭文。谭武则在后院陪老爷子说话。董明跟谭文寒暄了几句之后,带着学生们进了木匠铺。这一次董明也不在一旁看着了,他也跟着学生们一起,跟着谭文拿着图纸仔细研究。

“看起来不是很难。”谭文看了几遍图纸之后,给了董明一个确切的答复:“只不过某家也没有做过,可能要耗费些时间。”

“无妨,某家带着这些学生这几日就在镇子里住下。速度慢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要做好。”董明回道。

谭文笑了笑道:“还请先生放心,一定会做好的。”

“如此,甚好!”董明点点头。

两人交流了几句之后,没有再说闲话,开始忙活起来。在这种事情上,董明就不多嘴了。全程跟学生们一样,听从谭文的指挥。

一直忙活了七八天,才真正的做出来一个纺车来。之前在洛阳倒是也做过一些东西,但那些大多数都是模型,这一次是实打实的可以用的。

做完了之后,董明周韩氏上去试了一下。结果自然是让人喜出望


状态提示:163章 穿越众都是无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