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深知玩过竞技的钓手在频率跟基本功上会比自己强得多,所以在开钓的时候就给沈铮挖了坑,自己的饵料可以散,并不代表沈铮的也可以散,为了追赶文东的三尾鱼货沈铮加快了频率,这样一来窝点里哪怕之前诱过来几条鱼,也被拉烟儿的散炮给吓跑了。
现在沈铮上了当,文东的压力就更小了,慢条斯理的将麻团饵的两个钩饵芯儿挂好,随后在开口料颗粒当中力道适中的一攥,抛竿入水。
在文东的精确控制下,更换了不同饵料,浮漂的钓目都几乎没变。
紧一杆慢一杆,不紧不慢又一杆,时间就在这种有些诡异的情况下悄悄流逝着,更换麻团钓法没多久,文东的浮漂再度出现动作,不过不知道为啥,文东并没有急着抓口,而是依然保持着相对固定的频率抛竿。
几杆过后,文东故技重施。
下推浮漂,饵料入水行程过后,浮漂完全被水淹没,文东就不停抬杆重复之前的动作。
文东的基本功比沈铮差,所以只好用这种笨办法来逼迫自己保持频率,浮漂钓目变成了负数,强迫症的压迫下,人就不得不重新提竿了,在初步探明鱼情之后,用这样的笨办法督促自己保持频率屡试屡爽。
有经验的钓手都知道,麻团钓法的精髓在于对窝点的经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的积累优势,粉质的饵料在水中浸泡很短时间就会融散,而麻团散落在窝点里的小颗粒却可以保存更加久的时间。
有吃得,鱼就能被留在窝点里,只要不惊窝,这样的状态可以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看到这里,围观的人也有些迷糊了,文东这是要干嘛呀?浮漂翻身之后,明明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浮漂动作,已经显示出窝点里又进鱼了,可是为啥他不上推浮漂露出钓目,稍微糗一下,抓口拿鱼呢?
如果现在水底下有高清摄像机的话,就会发现文东窝点里的鱼情变化。
起初只有零星的一两条鱼偶然路过,随后被抛洒散落的开口料小颗粒吸引进窝点,这些鱼非常谨慎,有点风吹草动就转身离去,摄食yù_wàng很低,只捡拾在窝点周围细小的颗粒吃,偶尔有对麻团饵饵芯儿感兴趣的,文东也没有给他们机会,几乎都是不等吞到嘴里,文东就起竿换饵了。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窝点里的鱼聚集的越来越多起来,经过的鱼发现小群的同伴在这里聚集,围上来的动作就大胆了很多,其中体力强一些的个体,不满足与捡拾碎屑,开始追逐铅皮带领下在水中快速下降的饵料。
等窝点里的鱼达到一定的密度,之前那种小心谨慎的习性就逐渐消失了,变得大胆而贪婪起来,一旦有饵团入水,活性强的鲤鱼个体会追逐饵料甚至尝试攻击吞咽铅皮,于是文东的浮漂在形成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细微的漂像。
自文东换上麻团钓法,已经二十多分钟了,距离掐鱼开始,已经过了接近四十分钟,九十分钟的比赛进行接近一半,但是沈铮依然空军,并没有见到任何有效的动作。
眼看浮漂的动作越来越夸张,文东知道窝点里的鱼密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随即将浮漂上推回到自己的预定钓目上,钩上的饵料也变成了上钩粘麻团,下钩普通软黏饵。
果然,跟文东预想的一样,第一杆下去,浮漂刚刚到位,就是一个底接口,一目多的顿口让大家看的爽心悦目,文东照旧是温柔的提竿,几个回合溜鱼过后抄鱼入户。
接下来让大家不解的一幕又出现了,文东随手将0.6的子线剪掉,再度取出子线盒换上了1.0的子线。
钓回锅鱼放细线组有利于饵料进口,明明刚才用的挺好的,为啥没出意外的情况下,又将好端端的子线剪掉了呢。
下一杆,浮漂的动作给了众人想要的答案。
窝点里聚集起足够多的鱼之后,线组的粗细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哪怕换上1.0的子线,浮漂的吃口动作依然动辄大半目到一目多。偶然遇到抢食凶猛的鱼,还会出现直接给口然后黑漂的动作。
换上粗一点的子线,文东可以更加放心大胆的刺鱼溜鱼,回鱼入户的时间也缩短不少。于是文东鱼护中的鱼一尾,又一尾,再一尾,不紧不慢的增加着。
九十分钟的掐鱼比赛,沈铮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强撑着坚持下来的,自始至终,沈铮都保持着极为稳定的频率,饵料来回更换了两三次,线组最后一咬牙换到了钓大鲫鱼比赛用到的0.4子线六号秀钩,但是自始至终,就没有见到一个有效的鱼口,等到时间结束,沈铮的后背已经被汗水彻底塌透了。
“比赛结束!”老孙看了一眼手腕上的手表,郑重的说道。
文东右手放下钓竿,随后很轻松的自钓箱上站起身来。
“鱼还用称吗?”文东淡淡的问道。
文东的声音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有点小,但是这话在众多钓友听来,却极其扎耳朵。
“称!干嘛不称!我去拿电子秤去!”小国应了一声,随即手脚麻利的去屋里找称鱼的框跟称去了。
找来称鱼工具,文东俯身发力,将鱼护自水中提了出来。
26尾鱼,文东心底数着呢,跟明镜儿似的。
裁判老孙只知道文东钓了不少,但是还真没想到鱼护提上来会有这么多,平均个体在两斤到两斤半左右,一个半小时的功夫,文东钓了至少有五十斤鱼打底。
31.8kg!
老孙念出